国家助学贷款可否面向所有学生?
(2013-09-24 16:52:04)
标签:
杂谈 |
今年大学新生入学时,一位父亲以
这在美国,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父母不出钱,孩子想上大学,贷款就是。在美国,通过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解决自己的学费的学生大有人在。但在我们这里,却成了一个问题。据报道,这名学生在父亲的强烈反对下,其实想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学业,而不是依靠父亲的资助,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也有助于其自强自立,可她仔细研究了相关政策之后,她发现自己根本够不上贫困的资格,无法申请贷款。——目前我国的国家助学贷款,只针对家庭贫困学生。在笔者看来,如果我国有关部门和大学能为不想要父母资助(或者父母无法资助)的所有学生提供助学贷款的服务,那么,大学将迈出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重要一步,也会减少社会对大学的不满。
在国外,不少国家的助学贷款基本覆盖所有的学生,凡是想贷款上学的学生,都可以申请,这是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重要措施,想早一些独立的学生完全靠自己的力量读大学,而不需要家庭的资助(有的即使父母资助也拒绝),以美国为例,按照其助学贷款体系,一个本科生最多可以借4.6万美元,一个研究生可借13.85万美元。助学贷款学生享受较低的利息,而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的学生则能得到政府的利息补贴,自己不用支付大学期间的贷款利息。我国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允许所有学生都可申请助学贷款,而对贫困学生申请助学贷款实行免利息。
如果我国能推行这样的制度,也就表明我国教育部门和大学真正重视学生自强自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时切实关注受教育者的权益,当学生能靠自己的努力完成大学学业时,这样的大学的竞争力必然更强——不能回报给受教育者教育价值,受教育者选择借款读书干啥?这正是目前大学饱受诟病之处。
建立这样的助学贷款体系,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是,如果发生呆账、坏账怎么办?会有商业银行给学生发放助学贷款吗?按照我国当前帮困助学的力度,是有条件解决这一问题的。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负责人曾透露,我国帮困助学的资金每年达到1000亿,其中有相当部分是以国家助学金方式发放。在笔者看来,我国有必要成立国家教育政策性银行,减少国家助学金的数额,将其作为教育政策性银行的政府担保基金(或者作为商业银行的担保金),这一担保基金,可以用来支付利息、冲抵学生的呆账、坏账,以及延长学生的贷款期限。如果能实行这样的助学贷款制度,不但可以扩大助学贷款的覆盖面,而且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意识。
据人民日报9月8日报道,我国校园国家助学贷款呈萎缩趋势,而生源地助学贷款却增长较快。这就是因收益和担保的原因,校园国家助学贷款在操作、管理、收益、风险等方面存在各种困难,很多银行都不愿意贷,而生源地助学贷款,则由学生父母出面申请,当地政府担保更受欢迎,但这种贷款方式,说到底,还是父母贷款给学生上学,而非学生自己贷款上学。
所以,对于这起父亲不要让女儿上大学事件,教育部门和学校如果能积极反思,能以这起事件来推动我国助学体系的改革,重新构建家庭-学生-学校关系,那么,这可以视为我国大学在应对读书价值下降时做出的积极举措。另外,大学也应从学籍管理、教育教学安排上为学生通过自己努力赚学费提供方便,在国外,大学普遍实行学分制,学生可自由确定上学的时间,以间隔年、休学方式打工挣学费的学生,十分常见。大学只有尊重受教育者的权益,积极为受教育者服务,才能获得信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