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重视教学,单有一个奖项不够

(2013-09-13 14:46:50)
标签:

杂谈

9月10日,浙江大学教师节典礼上,该校两位教授因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并受到全校师生的广泛认可,每人获得了“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100万元的奖励。(新京报9月12日)

 

舆论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多家门户网站在首页转载了这一消息。而有意思的是,这是该奖第二次在浙江大学颁发——2011年的教师节,浙江大学宣布设立由浙大校友段永平和夫人刘昕捐资设立的“浙江大学心平奖教金基金”,以表彰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突出、关爱学生成长的优秀教师。设立基金的第二年教师节(即2012年教师节),浙江大学开出首个百万奖励。——可引起的关注远超过第一次。原因何在?

 

这从两届的获奖者身份可看出端倪——第一届获奖者的身份是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而第二届获奖的两人,则如媒体所称,长年坚持在本科生教学一线,其中一名是没有行政职务的普通教授,另一名拥有的职务是“浙江大学计算机图象图形研究所所长”,这是一个学术性质较强的职务。换言之,第一届颁奖给了有副院长职务的学校中层领导,而这届则奖给了普通的教授。某种程度说,这回归了设奖的本意。

 

其实,早在去年此奖进行首次评选时,笔者就曾注意到这一奖项。因为在评选时出现了质疑的声音,有网友质疑8位候选人几乎全部是是校内掌握实权的中层干部,甚至有校领导,这和国家教学名师奖评选遭遇的质疑完全一样(统计显示,近年来的国家教学名师奖评选有约80%有行政头衔),本来应该奖励一线教师的奖项,最终却被权力通吃,这没有起到激励作用,反而伤害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如果该奖的评选就按照这一路径发展,“心平奖教金”不但会令师生反感,也会令设立该奖的校友失望,难以心平,最终可能收回奖励基金。好在浙大随后对评选条件进行了调整——2012年,该奖的评选对象为“从事教学工作10年以上且在浙江大学工作5年以上的教师(含班主任、德育导师及辅导员)。”而在2013年,明确加上了一条,“学校领导不参选。”这传递的意图十分明显。该校负责人在介绍此奖时也着重强调了这一点。

 

这表明,只有行政退出评奖,才能让教师真正得到重视。而沿着这一思路,我们不难找到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办法,这就是实现行政权、教育权和学术权的分离,推进学术自治、教授治校,实行教育、学术本位管理和评价。我国大学本科教学质量遭到社会质疑,与大学实行的行政评价体系和教师缺乏教育自主权有关,一方面,学校办学者为追求办学政绩,为教师设立了一系列行政考核指标,包括发表论文数、申请课题、经费情况,这导致教师普遍重视学术研究,而轻视教育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学校整体缺乏办学自主权,加之学校内部行政主导教育资源的配置,导致教育资源、教育荣誉也被有行政资源的行政领导瓜分,普通教师没有足够的教育自主空间,也没有从事教育教学的动力,一些教师上课也就图完成教学工作量,教学没有活力。

 

需要注意是,浙大的“心平奖教金”并不是学校出资设立的,而是校友设立的奖项,这反映了校友们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地位的关切。然而,引导学校重视教育教学,让教师重视教学,单有这一奖项是不够的,必须从整体上推进学校内部治理的调整,应成立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校教育和学术事务的管理、决策,学校行政只是执行教授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的决定,这样才能让学校按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办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