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费倒挂和寒门子弟求学

(2013-04-29 06:55:23)
标签:

杂谈

针对部分教育界人士对研究生收费新制度可能不利于寒门学子的担心,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新的政策措施实施后,研究生所获资助总体上超过其应缴纳的学费,资助水平得到提高,从制度上根本保证研究生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中国青年报428)

 

从高等教育成本分摊理论分析,研究生实行收费改革,是大势所趋,而改革引发不利于寒门学子求学的担忧,并非国家没有考虑相关的资助政策,而是在当前的高等教育管理体系中,我国存在严重的学费倒挂问题。——办学质量相对较高的学校,由于国家投入多,学费相对较低,而办学条件一般的学校,学费反而较高。举例来说,一些民办高职高专的学费是北大、清华的两到三倍。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研究生收费新制度,一名考生如果考上部属院校的全日制、学术性研究生,求学负担并不会加重,一方面,这些学校办学经费相对充足,学校可按规定设立奖助学金;另一方面,这些学校的学生完全可能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学业奖学金。但是,能考上部属院校、成为学术性研究生的学生,从目前情况看,更多来自城镇。换言之,农村生、贫困家庭学生进入其他普通院校,或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比例更大。而这些院校、专业硕士在收费改革之后,学生的学费负担很可能加重。这是研究生收费改革可能不利寒门学子的根源所在。

 

就是从已经实行收费改革的部属院校看,不少院校是把专业硕士学生排除在奖学金评定之外的,也就是说,这些学生基本得全额负担学费。或有人说,家庭贫困无法支付专业硕士学位,为何要填报专业硕士,而不选择学术硕士呢?

 

这种说法是不顾我国当前现实的。多年前,也有人认为,上民办院校的学生,家庭不应该贫困——既然家庭贫困,为何要选择学费比较高的民办院校呢?而实际情况是,不少民办院校的贫困生比例高达20%。这是因为我国学生报考学校,并不能根据家庭情况做自主的选择,当他们的考分比较低时,只有选择进收费较高的民办本科或高职院校。统计显示,我国农村生上大学的比例上升,然而在重点大学中,我国农村生的比例却下降,农村学生所上的高校集中在二本、三本和高职高专。

 

而在我国教育管理制度中,公办重点院校获国家投入多,经费相对充足,所以帮困助学工作做得不错,而对民办院校,国家投入很少,学校运行几乎全靠学费,因此,这些学校的帮困助学就存在一定问题。一个独特的现象就此产生: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承担更多的学费,可却得不到资助。在我国大学生帮困助学中,民办院校的帮困助学工作一直是一大难点,包括有的学校没有按规定出资设立助学金,学生获得国家助学贷款较难,这些问题直到近年国家将民办学校学生纳入国家助学贷款体系,适当对民办学校进行扶持,才逐渐得到解决。与之相比,国外的高等教育体系,却较好地处理了学费和质量的关系,上私立的名校学费贵,而上社区学院、职业学院,学费很低,这就鼓励受教育者选择这些教育。

 

研究生收费改革,也存在这一问题。按照目前的情况,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村、贫困学生报考一般院校,被专业硕士录取——他们的这种选择也十分无奈,比如因没有人脉就业困难而考研,可考研竞争力不强只有选择一般院校,进收费相对较高的专业硕士——但依照研究生收费新制度,这些学生很可能被排除在奖励之外,也无法获得多少资助。

 

这是推进改革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在笔者看来,眼下要让寒门学子不受改革的影响,国家应建立覆盖所有学校、学生的资助体系,而不是只重点关注部属院校,尤其是研究生奖学金,要面向所有学生开放。而从长远看,我国必须解决学费倒挂问题,改变传统的按学校等级、层次实行拨款的方式,真正建立高等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从教育公平出发,有必要实行高等教育券制度,即每个学生获得相同的政府支持,学生拿教育券去选择学校,学校再拿教育券去兑换政府的投入,这样,每个学生在不同的学校,得到的政府支持是一样的,而由于学校平等竞争,也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多元的选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