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主招生“冲考”问题如何化解?

(2013-03-20 06:02:46)
标签:

杂谈

在上周末上海高中“四大名校”举行的自主招生校园开放日活动中,有学校门口出现部分未收到“入场券”的家长带孩子“冲考”,为孩子争取机会。记者了解到,“冲考”对大部分人或许是个陌生的名词,但在四大名校,“冲考”的情况几乎每年都会遇到。(新闻晨报3月19日)

 

从目前的自主招生规则来看,“冲考”显然是不符合规则的——根据规则,申请并经学校筛选获得笔试资格的学生,才能参加笔试,没有获得资格却去“冲考”,从规则角度,对其他考生是不公平的——对获得资格的学生不公平,对没有获得资格却老老实实不去冲考的学生也不公平,而且,如果“冲考”成为一种新的“规则”,那么,学校目前的规则就将面临挑战——没有拿到“入场券”的都去“冲考”。

 

然而,“冲考”家长的心情却是可以理解的,他们的出发点只是想为自己的孩子多获得一次考试机会。这就使这一问题很纠结,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可能的选择无非有三:

 

一是强化规则意识,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都严守规则——学校不给“冲考”者任何机会。但这里存在一个问题是,有的家长认为学校的规则制订并不透明,毕竟在我国,目前学校的管理,还没有社区教育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这样的民主管理、决策机构,因此,纵使学校的规则是严密的,也会遭到质疑。这也是相当“冲考”者的冲考理由。——据媒体报道,一些家长称,为何同班成绩比自己孩子差的同学都获得了笔试机会,反而自己孩子却没有获得机会?而事实上,学校在进行筛选的时候,看的并不只是成绩,如果只看成绩,也就不需要自主招生了。

 

二是所有学校实行“海选”,就是凡是申请的学生都可笔试机会。这就如复旦大学的“千分考”,就面向上海考生进行“海选”。但这一模式存在一个问题,就是报考者太多,学校组织考试的压力很大,成本很高。如果几千上万考生参考,一所中学所有的教室都不够用来做考场。从现实情况看,很难在自主招生高校中都推行。再者,这也可能加重学生的负担,只要感到有一点机会的学生都可能去试一试。

 

三是推出第三方考试,学生自主选择参加、学校自主认可,学生以这一考试去申请相关学校的自主招生,学校结合统一测试成绩、学生中学平时成绩、面试考察综合评价录取学生。或有人认为,这样一来,学校的特色就体现不出来了,而事实上,自主招生的特色,从来不体现在笔试的个性上,而是学校自主利用各种社会评价、学校评价录取学生方面。目前,各学校进行的笔试,总体而言,也大同小异,都是围绕中考核心科目展开。

 

在笔者看来,推出第三方考试,是解决“冲考”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符合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所确定的考试升学改革方向的——该纲要指出,要推行考试招生分离,实行“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举行第三方测试,符合考试招生分离,以及专业机构组织实施的考试原则,如果有第三方考试,学校根本无需自主进行测试,而会把精力用在面试考察中;而对于所有考生,都可自主报名参加测试,也就不存在“冲考”的问题了。这种模式,不仅对中学自主招生适用,也是高校自主招生需要推进的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