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办好营养餐要公开账本

(2012-12-05 11:14:43)
标签:

杂谈

“国家拨款3元的营养午餐,到孩子手上,就是一盒牛奶、一片小面包,你们要让这些孩子饿死吗?我就不说上次拉来7箱过期牛奶了。”在湖南凤凰县所德小学支教的网民小梁连发微博,揭露支教看到的“营养午餐”现状。这再次引起社会对营养改善计划的关注。

 

凤凰县这起营养餐事件,当然是一个个案。但是,这也让公众对营养餐的整体运行情况充满忧虑。3元钱究竟能让学生吃怎样的营养餐?学生能吃饱、吃得有营养吗?怎样确保3元钱都能进入孩子的饭碗?为什么地方政府找的供应商就给孩子配送牛奶、面包,而不是热腾腾的饭菜呢?

 

这些问题,都值得营养餐负责部门认真回答。而消除公众疑虑的最好办法,就是公开营养餐账本。首先,只有公开营养餐账本,才能消除公众对营养餐的“误会”。针对营养餐“吃不饱”的问题,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负责人日前回应称,营养改善计划是一项营养膳食补助,不是“免费午餐”。这个计划是“做加法”的过程,并非代替午餐,也不是国家将这些地区义务教育学生的午餐“全包”了,而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做一个补充和改善。既如此,国家和地方政府就应该早一点对“加餐”做出说明,指出哪些地方是由政府“全包”,哪些地方是由家长负责“正餐”、政府负责“加餐”,这便于统一大家对营养餐的理解,避免有的地方政府只提供“加餐”,可家长和教师误以为是“正餐”,以及政府本来提供的是“正餐”,到孩子嘴里却成了“加餐”的情况。

 

其次,只有公开营养餐账本,才能防止挤占、贪腐等不法行为。3元钱的营养改善计划标准并不高,但是,难道这3元钱,就只能给学生一盒牛奶、一个小面包吗?这需要给公众明晰的账本,才能交代清楚。在笔者看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把投入到营养餐中的每一分钱的开支都交代清楚,比如,如果只有中央政府下拨的3元钱,地方政府没有一分钱配套,且通过向供应商购买服务的方式向学生提供营养餐,就要交代供应商提供给学生的营养餐的费用、供应商加工、储运成本、供应商人工成本等。

 

在湖南凤凰营养餐事件爆发后,凤凰县营养餐供应商“凤凰县中新亚华乳业经营部”法定代表人朱发明说:“社会上很多人以为我们这些供应商赚了大钱,其实,我们的利润十分有限。我来算笔账:一盒牛奶1.6元,一个面包0.65元,税费0.14元,运费以及仓储、损耗等0.3元,外加人员工资0.1元,每餐成本就占了2.79元。”这一账本,就暴露出两个大问题,一是国家营养改善计划还要交税,二是供应商全年的利润将高达200万以上(每天每生利润0.21元,全县5万学生,每天利润就是1万元),这么高的利润,是应该的吗?其中是否存在权势和权钱交易呢?

 

再次,公开营养餐账本,有利于促进营养餐配套机制建设。如何确保3元钱都吃进孩子嘴里,这是大家关注的问题。但一个事实是,如果地方政府没有配套资金,到孩子嘴里的,无论如果不会是3元钱的营养餐,而会远低于3元(这3元钱必须支付加工、管理、人工成本等)。在这种情况下,公布账本,就可以让公众了解整个营养餐的运行机制,了解问题出在哪里,是中央政府的标准定得太低,还是地方政府没有积极性,或者是学校没有食堂,由此有的放矢地推动这一计划进一步完善。

 

其实,在我国启动营养改善计划之初,国务院就已经明确要求“全面公开学校食堂和学生营养经费账目及配餐标准,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但在营养改善计划推行过程中,这一工作做的并不好。包括配送给孩子的营养餐品种,都基本上是教育部门或者供应商说了算。目前社会舆论对3元钱的标准议论颇多,认为这3元钱吃不到什么,这也是一些地方政府部门的难题,那么,为什么不把这个问题交给家长们讨论、决策呢?如果这3元钱是加餐,应该由家长们讨论给孩子加什么才有营养,如果是正餐,也应该由家长讨论、搭配饭菜品种。在这一过程中,如果再有营养师参与指导,就可比较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而不会像现在这般一层不变的牛奶、面包,或者青菜豆腐。

 

国家出资160亿推进营养改善计划,虽然每生的标准只有3元,可这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为让每个贫困家庭学生真正从这一计划中得到实惠,眼下的关键,不是埋怨3元钱还太少,而是想办法精打细算,用好这3元钱,发挥其最大的价值。笔者相信,只要详细公布营养餐账本,让家长、公众参与决策、监督,这3元钱还是能发挥改善学生营养的作用,当然,如果国家能进一步提高标准,地方政府建立健全配套机制,那就更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