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高考作弊与高考人性化并不矛盾
(2012-06-04 06:34:46)
标签:
杂谈 |
北京教育考试院近日针对高考期间容易出现的几种偶发特殊情况,公布应急处理措施。如考生忘带准考证,可由监考老师与带队老师一同确认进考场先考试,随后补验准考证。(京华时报6月3日)
这并不是什么新规则。多年来,我国各地的高考,都实行这一规定,对于忘带“准考证”的考生实行“先考后补”的方式,加以处理。这被认为是高考人性化的表现。但是,这一规则经媒体报道并突出之后,还是引起一些网友的质疑,认为如此一来,可能为代考大开方便之门。为此建议将没有准考证者拒之门外,至于确实是忘掉带准考证的考生,则“责任自负”,谁叫你把这么重要的准考证都忘掉呢!
网友们的担忧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因为担忧,而不讲“人性”。教育考试部门当然可以让考生承担忘带准考证的责任,但我国高考一年考一次,考生错过这次只能等待来年,而且,谁能保证不出意外?再说,根据规则,是完全可以防止代考者钻这这一空子进行作弊的,考生首先必须由熟悉的带队老师确认,另外还需要在下一场考试前出示准考证给监考老师查验。按照这一规则的操作,如果有代考者要走这一途径,胆子也实在太大了。因为对于忘掉准考证者的检验,只会比其他考生更严格,而不是更为放松。
打击高考作弊和高考人性化,是不矛盾的。在笔者看来,高考越是人性化,对打击高考作弊越有利。这是因为无论是考试组织者,还是监考老师,在人性化的理念下,都会更尊重考生的权益,而这种意识,有助于增强监考老师的责任感,同时促进考试规则更加完善。
客观而言,防止当前高考考场作弊,关键在于考场组织的严密以及考场管理秩序的公开透明。我国各地的高考由教育行政部门和考试机构组织,监考、巡考人员都来自教育系统,缺乏外部监督,这给里应外合的作弊提供了空间。有关人士曾建议的异地组考、异地监考,都难根本改变这种考试组织性质。今年我国不少地区建立了标准化考点,对整个考场实行实时监控,同时将高考录像保存一段时间。如果这些考场录像,可向对高考秩序有怀疑者公开,那么,质疑就可以打消。就像人性化的高考操作,有带队老师签名、监考老师签名、有事后补交的准考证,这些都做好记录,可供查阅,谁还会怀疑人性化变为作弊绿色通道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