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进大学学风关键在学术自治

(2012-03-18 08:46:05)
标签:

杂谈

教育部近日发布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把科研诚信纳入高校教师年度考核中,并建立科研诚信档案。《意见》提出,对学术腐败下了治本药方,要求改进评价考核导向,防止片面将学术成果和物质奖励、职务晋升挂钩。

  

近年来,学术抄袭、造假犹如毒瘤,侵蚀着学术的肌体,严重破坏学术公信力。铲除学术中的假冒伪劣,是纯净学术环境,重塑学术尊严的必然选择。教育部此次提出加强和改进高校学风建设的13条意见,客观上说,这些意见都直指当前高校学风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笔者认为,要落实这些意见,最关键的措施之一,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学术委员会的作用。

  

这次的《意见》中,有几条意见令舆论颇为关注。比如“高校要对教师进行每年一轮的科研诚信教育,在教师年度考核中增加科研诚信的内容,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切实改进高校科研评价与考核评聘机制,尊重人才成长和学术发展规律,避免急功近利和短期行为”、“规范学术不端行为调查程序。各类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统一由当事人所在高校组织调查。高校接到举报材料后,由校学术委员会(或学风委员会)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从学术角度开展独立调查取证,客观公正地提出调查意见,并向当事人公开”,等等。相对于以前教育部下发的治理文件来说,更具体,也更有针对性,而要让这些意见能得以执行,都取决于高校有无独立运行的学术委员会。

  

以改进高校科研评价与考核评聘机制来说,近年来,高校过于强调数量指标,将发表论文、申请课题、申请专利等直接与教师的考核、晋升联系在一起,催生了“功利学术”,而造成高校科研评价急功近利的根源,则是由于行政主导学校教育资源与学术资源的配置,学校领导为追究短期政绩,于是围绕各种行政评价指标,制定对教师的数量考核指标,“层层向下传递压力”。要改进高校的科研评价和考核评价机制,就必须把评价权和考核权交给学术委员会,由学术委员会制定评价标准,并在学术共同体中实施。如此,才能让学术标准回归。

  

这就需要高校成立学术委员会,并将其作为最高学术权力机构。如果高校有这样的机构,学术不端的处理以及学术诚信的建立,其实根本不是问题。在学术不端的处理方面,只要出现学术不端的检举和质疑,学术委员会会从维护学术声誉出发,启动独立的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当事人作出学术处理,同时向校方作出行政处理建议,通常来说,学术委员会的调查具有最高权威性,校方行政必须按照这一调查结果进行处理。在这样的学术管理机制中,学者们将有学术尊严与学术荣誉感,因此,维护学术尊严和学术荣誉,也将成为学者的自觉行动,这是比建立科研诚信档案对学者们来说更有用的“教化措施”。

 

在发达国家的现代大学中,独立的学术委员会就发挥着十分重要的学术管理、决策和评价作用。在这种以“学术自治”为基本原则的学术管理中,一名学者如果涉及学术不端,往往学术委员会还没有启动调查,或者调查还没有公布结果,当事学者就出于“耻感”而主动辞职。由于学术尊严不可亵渎,因此,学术造假者甚至要付出被赶出学术圈的代价。

  

我国高校的普遍问题是,一些高校并没有成立学术委员会,还有一些高校虽然有学术委员会,但学术委员会并不能独立运行,活动受行政安排,这样的学术委员会就变为了摆设。这造成的后果是,近年来一些学术不端行为虽被再三举报,且经媒体曝光,可相关高校却并不启动调查,采取不知情、不调查、不处理的方式应对社会舆论的质疑。学术原则被利益原则取代,一些机构主动充当学术不端的保护伞。

  

因此,落实这一意见,就要推动高校加快实行学术权和行政权分离,成立学术委员会,同时真正把学术委员会建设为最高学术机构,推动大学实行学术自治,摆脱行政因素对学术活动的干扰。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学术研究和学校管理中的作用。”所以,应站在落实《纲要》的高度,推进学术委员会建设,这是破解当前学术不端治理难题的最关键措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