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给阅卷者“-1分”
(2012-03-01 07:29:57)
标签:
杂谈 |
2012年研究生考试成绩于近日陆续揭晓。2月28日,鲁东大学大四学生小潘查分时惊奇地发现,他的政治理论成绩居然是-1分。对此,烟台招生办工作人员称,目前他们对小潘的情况还不十分清楚,但只要小潘确实参加了考试,答了试卷,他们会尽力帮其找回成绩。(齐鲁晚报2月29日)
不要说小潘大为惊讶,相信所有见了这个成绩的人,都会大吃一惊。我国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科目实行统考,按照考试的规则,没有做错倒扣一说(即使考试有做错倒扣的做法,也都是倒扣完为止),因此,考试最多出现零分,而不可能出现负分。为此,如果某个考生的考试成绩出现负分,这必然是阅卷或者统计分数环节出了问题,考试组织者应该看到这个分数,就启动对原试卷以及统分环节的调查,而不是让这一分数出现在考生的成绩单上。
可现在,负分出现在考生的成绩单之上。据媒体的报道,有关部门已经承诺,如果其确实回答了试卷,将帮其找回成绩。但就是能找回成绩,恐怕也难找回这一事件,给考试组织者带来的公信力损失。包括这个承诺,就有些搞笑,就是缺考或者试卷丢失,也该是以零分计,而不可能是负分。也就是说,对于负分的出现,有关部门必须意识到,此次阅卷中,必定有某个环节出现了差错。
沿着这负分成绩单,人们不由推想,这事关考生前途命运的国考,在阅卷过程中,是否真正执行了有关规则。按理说,出现负分,是十分低级的疏漏,对于这明显的疏漏,考试组织者,是不应该放过的。可就连这明显的疏漏都发生了,公众还会相信考试阅卷组织是十分严密的吗?比如,考试组织者声称,对于作文等主观题,一般要配备两位阅卷者,如果两位阅卷者给出的分数,差值过大,将由第三位阅卷者阅卷,最终保障阅卷公平、公正,如果这条规则执行了,很显然,是不大可能会放过负分试卷的。因为要从卷面上的分数统计到学生的成绩单上,是要经过诸多环节的,为何没有一个环节发现?对于这么敏感的负分都这么不敏感,很难让人相信,阅卷者、考试组织者会对阅卷中的分数评价差异,保持高度敏感。而众所周知,阅卷中的稍微疏漏,甚至一分之差,都可能影响一个考生的命运。
这是有关部门在找回小潘的成绩的同时,必须反思的问题。近年来,对于包括研究生入学考在内的国考,社会舆论一直存在质疑,其中就包括阅卷水平不高,存在草率和随意的问题,多年前,对于高考作文阅卷,就有曾经的阅卷者现身说法,称为了“赶进度”,作文阅卷“草菅人命”;而去年,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在校学生被组织参加高考阅卷,闹得沸沸扬扬。此次政治理论成绩出现负分,则暴露出研究生入学考阅卷问题的冰山一角。
考试组织是否严密与考试评价水平的高低,不但影响考试的权威性,还影响到将其作为招生依据的学校的招生水平。在发达国家,考试由社会中介机构组织,招生学校自主认可,因此,考试组织方十分重视考试组织,并努力提高考试评价水平。而与之对比,我国的升学考试,都是由行政许可来确定其“权威”地位,不存在市场竞争的压力,因此,纵然遭遇作弊、泄题、草率阅卷等质疑,考试组织者也并不紧张。就像这件事,处理的结果极可能是帮其查卷,“找回”分数,对此,学生还可能特别感激,而有关部门可能连道歉也没有。
按照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所确定的考试招生改革思路,未来我国的考试招生,要努力构建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组织实施,学校依法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格局,因此,有必要针对当前国考中的问题,切实按《照纲》要所确定的改革思路,推进考试组织的专业化、社会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