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潮课热”要求高校给学生更大选课空间

(2012-01-05 07:37:11)
标签:

杂谈

元旦前后,恰逢广东各大高校“选课季”。一门名为《哈利·波特与遗传学》的选修课悄悄在微博走红,被誉为“神级选修课”。 而据了解,哈利·波特入课堂其实并不新鲜,在广东省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就率先开设了《三国杀攻略教程》;广东金融学院开设《爱情心理学》,教同学们怎么谈恋爱,期末如能“牵手成功”就可以拿高分;广州大学更是开设《生死课》,教你写遗书、立遗嘱……(羊城晚报1月3日)

 

“潮课”在大学的出现,引发争议,在有人叫好的同时,也有人担心,这些课只是博眼球,没有多大意义,还有的则质疑,这会不会把大学引向堕落——大学怎么能大张旗鼓教学生恋爱?

 

对已习惯了“做规定动作”的大学教育来说,“潮课”被围观是很自然的。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学生的必修课比重极大,同一专业的学生们大多被要求上同样的课程,而老师们也习惯采取灌输教育方式,因此,大学的课程总量不大,有个性的课程更是缺乏。在这种环境中,只要出现一门稍显“另类”的课程,就会引起关注,而只要出现一位稍微有个性的教师,就被唤为“麻辣教师”。

 

而换在国外高校,这根本不值一提:由于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的选修课比重高达60%以上,学生自由选课、选师,因此课程总量多不说,课程的名目也五花八门,老师的上课方式各不相同。这从国外名校视频公开课可见一斑。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长期缺乏个性教育的教育环境中,无论是大学、大学教师和学生,目前都对个性教育产生了误解。在不少学生看来,一名个性教师,就应该把课程上得生动活泼,一门个性课程,就应该很好玩。这显然把学习当成了娱乐、把老师当成了演员。诚然,会有个别教师把某门课上得生动有趣,但更多的课程学习,总体是比较枯燥的,是需要学生的专注力和学习兴趣的,老师的作用,则是通过深入的讲解,启发学生们的思考,享受思想的盛宴。

 

有调查显示,国外视频公开课在网上很热,但热的就是几门,对于一个系列的视频课,坚持看完的人极少,这可能反映出一些上网学习者看热闹和好玩的心态。从目前高校“潮课”的开设情况看,有迎合这种心态的趋势,如果这成为一种“潮流”,这可给大学的课程带来一点活力,但却无法真正让大学课程丰富多彩。

 

要让大学的课程有吸引力,首先,应该把课程选择权给学生,这就要建立真正的完全学分制(我国高校的学分制,其实是学年学分制),增加大学的课程总量,扩大选修课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大的选课空间,通过学生的选择,提高课程开设的质量,出现更多符合学生个性需求的课程。

 

其次,应给予教师教学自主权,客观而言,我国大学的必修课对教师的教学要求过于死板,用怎样的教材、怎样的教学方式,教师没有自主空间,因此,课程也就缺乏吸引力,教师和学生都在应付教学,而选修课相对来说给教师的自主空间较大,因此,也就在这些课里,出现了令学生喜欢的教师。这表明,统一的要求,要求不出高质量的教育,而扩大教师和学生的自主空间,才是提高大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正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