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主招生联考新政的正常与不正常

(2011-12-05 07:54:53)
标签:

杂谈

2012年高校自主招生政策陆续出台,针对自主招生联考发生的变化,有舆论把个别高校的退出,说成是联考散伙,但在笔者看来,高校退出自主招生联考,是十分正常的。而联考放在同一天,则极不正常,甚至十分错误。

 

联考的本质是社会化的考试,学校自主认可联考,哪一个联考最终获得认可的学校多,就更具权威性与公信力,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因此,有学校重新加入或者退出都正常,而且,如果一个学校同时认可两个联考,也不奇怪。就像美国很多大学都同时认可SAT与ACT成绩。

 

但是,把联考的时间放在一起,故意撞车,则背离了联考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初衷。众所周知,联考是针对高校各自为政举行自主招生笔试而推出的,目的在于减轻学生疲于奔命赶考的负担,让学生考一个联考,就可以以联考成绩申请多所学校。如果把联考时间放在一起,这无疑扼杀了学生的选择权,让推行联考的意义大打折扣。

 

今年“北约”和“华约”最初把考试时间定在一天,就是迫使学生“二选一”,在舆论的一片反对之声中,后来终于错开一天。明年这两个联考的时间又放在同一天,这种做法,有些出人意料,也令人失望了。有意思的是,“华约”提到考试时间时提到“初定”,这或许可以理解为就是他们自己也认为这种做法会遭到质疑,以“初定”来留下调整的空间。

 

我国的自主招生联考,一开始尝试,就走偏了方向,把联考变为联盟,联考与学校绑定,变成为学校集团圈地抢生源,这引起社会对联考制度的质疑。可以说,正是高校的错误做法,把本来不错的联考搞坏——如果联考是社会化考试,自主招生高校不搞结盟,学生可自主选择联考,一个学生参加一个联考,可以以联考成绩申请多所高校,不是减轻赶考的负担?

 

另外,联考的考试之所以被一些高校认为不适合选材,主要在于目前联考的考试方式和内容也不妥。几大联考采取的都是与高考科目重复的学科考,而且一天考多门。笔者一直建议,联考可以借鉴美国的学术能力评估测试(SAT)考试,用3~4个小时,考察学生的基本能力水平即可。学校可以在这一测试基础上,再在面试中加上学校个性测试。但遗憾的是,明年“北约”和“华约”的考试,还是和去年一样,停留在学科考层面,其中“北约”仍旧设置7门学科考。

 

自主招生联考方面的改革走到今天这一局面,责任主要在学校,这些大学完全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不尊重学生的权益,不愿给学生提供选择空间,当然,高校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原因在于,我国大学还处于“选择”学生的强势地位。一所大学,要真正重视学生的权益,处处为学生着想,就必须让他们处于“被学生选择”的状态之下,如果一名考生可同时申请多所大学,可同时获得多张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再根据大学的办学质量、教育服务(诸如奖学金、助学金)做出选择,还有哪所大学该漠视学生的权益?遗憾的是,我国的自主招生改革,从来没有涉及这一议题,目前的自主招生,是以学生只能获得一张大学录取通知书作前提设计的,因此自主招生与集中录取嫁接,所谓的自主招生,不过是高考录取的优惠而已,结果必然是学校用自主招生政策抢生源。自主招生改革的路也越走越窄。

 

所以,如果要进一步推进自主招生,必须打破集中录取,赋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基于学生可以获得多张录取通知书的自主招生,既可以是联考基础上的高校完全自主招生,也可以是统一高考之后的高校自主招生,不管哪种模式,当选择权在学生手中,大学的招生理念和办学理念都会发生根本转变,而由于集中录取打破,计划投档不再,高等教育的去行政化,也由此启动。可以说,这是自主招生改革的关键点所在,也是最难之处,走出这一步,也就意味我国真正启动打破高等教育计划体制的改革,教育部门开始放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