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越“掐尖”,生源质量将越低

(2011-10-26 12:28:43)
标签:

杂谈

继北大连续三年面向全国部分中学推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后,今年清华大学也首度确定面向部分中学推出领军计划 获得领军计划推荐资格的学生不需要参加笔试,直接参加清华专家组的综合面试,面试通过的学生高考享受降60分录取的优惠政策。不少舆论分析,在招生大战中,两校将进一步把更多素质全面的好学生收入囊中。

 

从道理上分析,似乎如此——北大和清华的推荐制度,将把一批优秀的学生提前“圈定”,使两校的掐尖优势更为明显。然而,这种把招生手段和录取优惠政策做武器的招生大战,到头来,北大、清华与内地其他高校,极有可能都成为输家,他们能抢到的生源,最多是“二流”,那些“领军”、“拔尖”的生源,已经投奔国外名校怀抱。

 

解读清华的“领军计划”,其实就是北大校长实名推荐的翻版,这并不表明校长实名推荐制得到认可,而是在目前的高校自主招生中,这是一种对高校来说比较有利的抢生源手段,直接服务于高校招生的面子工程。一方面,有了这一招生手段,推荐优秀学生的工作,就早于其他所有自主招生高校,而没有这一手段,也就迟了一步;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高中很可能(从提高本校名校命中率和处理好与大学的关系出发)对两校的推荐名额进行分配,也就是获得一校推荐资格的学生,不能再获另一校推荐,甚至可能要求不能再参加其他高校自主招生,而获得推荐参加面试被确定获得自主招生资格后,这些学生会被要求与大学签定报考承诺书。据笔者所知,有的高中就被大学取消推荐资格,而究其原因,则主要是高中不太“配合”,没有要求学生对大学“诚信”。

 

这样的手段,对于有实力报考北大、清华者,并不是一件好事,反而有可能增加其焦虑。如果每所学校允许考生自由申请,学校的推荐仅是一方面考察因素,每个考生可以同时获得多所大学的自主招生资格,再根据学校提供的专业、奖学金等选择,这无疑会增大学生的选择空间,同时迫使学校在提高教育质量和改善教育服务上下工夫。而眼下的情形却不是这样,学校在推荐环节,就让学生必须做出选择。按照这样的推荐制度,哪所学校的招生时间提前、录取优惠政策更吸引人,就极有可能在招生中占据优势。

 

优秀的生源,会为这些录取优惠动心吗?未必。在当下,一名优秀的高中毕业生,虽然在高考体制内的选择空间有限,但在体制外的选择,却越来越多。试想,如果一名优秀的高中生同时申请国外10余所名校,且获得多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学校允许其根据自己的个性、兴趣,结合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服务,自主选择,他们是喜欢这种可以体现自己自主性的招生模式,还是喜欢自己在狭窄的选择空间中为难自己、折腾自己呢?——上北大和清华,很有可能进的不是自己理想的专业,而国外的大学,是在获知自己被哪个专业录取之后,再做的判断。

 

事实已经说明这一点,我国的留学热日益升温,去年留学美国者就达12万,而某个学生同时被多所海外名校录取的消息也不时传来。在听到这样的消息时,再看国内高校居然用录取手段来限定学生的选择,简直不是滋味。

 

清华在北大之后,推出中学推荐,这说明高校对录取手段热情不减。这将把招生竞争引向歧途。越来越多高校可能会采取这种手段,也给社会制造出大学重视生源的景象。但高校却可能并不关心教育质量和教育服务。而这才是高校用于竞争优质生源的真正有力的武器。

 

所以,按照目前的“招生大战”格局,我国内地高校只会“窝里斗”,甚至把生源竞争搞成一场闹剧,而在与海外名校的竞争中,则全面败退。如果大学还不进行反思,还乐此不彼的玩用政策掐尖的游戏,优秀生们可能不会再与大学玩这样的无聊游戏了,这会加剧他们快速流失的趋势。如此,越“掐尖”,生源质量将越来越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