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翁帆清华读博与大学招生的民意焦虑

(2011-09-20 07:57:59)
标签:

杂谈

“师妹的老公都拿诺贝尔奖了,(我)表示压力很大。”日前,水木清华网站一名网友称,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的妻子翁帆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据清华证实,翁帆目前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针对是否因为杨振宁先生而给翁帆有特殊照顾的提问,清华新闻中心负责人称,“翁帆是以香港居民的身份提出博士生入学申请的”。(新京报9月18日)

 

社会的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而清华的回应,并没有消除网友们的疑问,反倒增加了对大学招生被特权操纵的担忧。这是否意味着,只要你有本事,搞一个境外生(留学生)的身份,就可以享有特殊政策——这不正是网友们所担忧的入学“拼爹”、“拼老公”吗?

 

清华的回应称,翁帆是以香港居民申请攻读博士学位的。而众所周知,我国大学在招收境外生(留学生)时,入学门槛偏低,而这在一些高校已经变异为一些权势阶层运作进名校的特殊通道。多年前,我国大学曾曝出“本土留学”的丑闻,一些本土学生,花几十万,办一本外国护照,摇身一变,就以“留学生”身份进入名校读书。这种操作方式,就是冲着国内名校留学生招生的门槛较低,而且审查并不太严格来的。

 

翁帆上学很低调,但老百姓对特权的焦虑难以平息,人们自然会想,她不像内地学子那样通过艰难的笔试、面试,面对激烈的竞争,而以香港居民身份申请攻读博士,是不是知道这其中的“门道”,为读博进行了特别的规划、运作?而除她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权贵人士(或其子女),也是通过这种途径,拿到名校入场券。此其一。

 

其二,就是按照香港地区学生申请攻读博士的标准,翁帆是否达到录取条件?是不是“低上再低”?据有关资料,翁帆硕士读的是翻译专业,且发表的一两篇文章都与建筑史无关,就是按照香港地区学生的申请,也需要填写本人的学术成就以及专家推荐意见,以这样的材料申请博士学位成功,这难免让人怀疑清华执行的是较低的录取标准,对此,大家也会自然地想到,在具体的录取环节,可能有所照顾。而依照现在大学的管理制度,像杨振宁先生这样的人物,是可以影响到大学的具体录取的。

 

要打消公众的疑虑,相信特权无法操作大学的招生,大学必须做两方面的努力。

 

首先,就录取翁帆,清华应严肃回应,应该公布具体的录取标准,翁帆的申请材料,以及校方对翁帆的考核结果,这是树立学校公信力的负责任的态度。而不是简单地以“清华严格按照招收港澳台来源研究生的工作程序,对翁帆和其他提出申请的港澳台学生进行了考核,考核通过后予以录取”来回应,这种官味十足的回应,只能显示学校的傲慢,而难看到大学的诚意。

 

其次,包括清华在内,我国教育部门和进行境外生(留学生)教育的大学,应该反思国际教育的招生、培养和管理。对于我国大学的境外生招生门槛低,教育部门和高校的解释是,这是由于我国高等学校的国际地位和实际吸引力所致,由于境外来内地攻读学位的申请较少,因此,为完成境外生(留学生)招生任务,就得降低招生标准。也就是说,提高境外招生标准,需要一个过程。另外,对于低门槛入校,一些高校认为,学校还是会执行同等的培养质量标准,不会低进低出,采取的是类似国外大学“宽进严出”的方式。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招生标准与内地相去甚远,加之在招生录取过程审查、考核不严,就极有可能催生“本土留学”类似的招生丑闻,变为一些有权有势者享有名校资源的新的寻租空间,制造新的教育不公。与此同时,内地高校的境外生培养,也并非严格实行“宽进严出”。可以说,由于较低的招生要求,加之没有严格的培养管理,已经很大程度降低大学的教育品质,从而进一步影响大学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当然,考虑到境外的学校教育环境和教育评价体系不同,不可能把境外生的招生纳入内地的高考和研究生入学体系,但建立明晰的多元招生评价标准,并让招生过程公开透明,这才能确保招生的公平公正,避免给权势阶层制造进入名校的特殊通道,也可消除当前社会一看到某位与达官贵人有关系者进入某大学,就条件反射以为其中有猫腻的群体性焦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