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恐惧症”不可轻视
(2011-09-01 07:38:24)
标签:
杂谈 |
又到9月1日,新的学年即将开始。漫长的暑期过后,许多孩子出现了“假期病”。近日,网友“槐菊饮”就发帖称“不知道是不是暑假玩得太疯,小侄女一听到开学、上课就闹”,并请教各位网友有何妙招“治病”。(南方日报8月31日)
每到新学期开学,度过一个假期的学生中,都会出现不适应的问题。对于这种现象,有一种说法是“开学恐惧症”,百度百科还有专门的词条,描述其“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胃痛等躯体不适症状。
这种开学不适应,已然是一种心理疾病,不可轻视。据媒体报道,8月31日早上8点多,上海浦东某中学一女生坠楼身亡。目前事件正在调查之中。(人民网8月31日)而在三年前,同样是这个时间段,上海连发4起初中生坠楼事件。虽然具体原因各不相同,但在开学前后发生这些令人伤痛的极端事件,与开学脱不了关系。
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这与三方面因素有关。一是学生的假期生活缺乏合理安排,或心放得太松,一时收不回来;或作业没做完,担心开学交不了差,中国青年报8月31日就报道,开学在即,一种“代做作业”的业务很红火,委托代做作业的,显然是那些没有及时完成作业的孩子。
二是家长的焦虑情绪传递。多家媒体走访当地危机干预热线,发现孩子开学,有不少家长也患上了“开学恐惧症”。比如,据重庆媒体报道,一位张姓女士说,“孩子开学读高三了,我们一家人都莫名紧张。”她的儿子是位于沙坪坝区的某重点中学学生,这学期开学进入高三学习。而与她有相似紧张情绪的,在各个年级段的学生家长中都存在。很显然,父母的紧张情绪对学生是有传染性的,甚至由于父母焦虑,在处理孩子学习问题时方法欠妥,还会制造出与子女的矛盾和冲突来。
三是我国的学校教育,难以让学生们感受到快乐。满堂灌的学科知识教育,沉重的书包,没完没了的考试,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倦怠感,在平时的学习中,这种倦怠感可能并不突出,而在经过假期休息再要回到校园时,可能就变得很强烈,产生很大的抗拒情绪。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及时疏导,甚至可能引发悲剧。
针对学生开学的不适应甚至恐惧现象,家庭和学校必须十分留意,要及时发现,并对学生做心理辅导、咨询,另外,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是,我们必须推进学校教育的改革,学校教育不能以扼杀学生的个性、兴趣为代价,来谋求学科成绩,只关心学生的分数,不关心他们的内心需要,这不是教育,而是反教育,这样的教育是难以吸引学生,让学生巴不得早早背上书包,做一个快乐的读书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