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南科大该到哪里去招“好的行政管理人才”?

(2011-01-20 07:47:53)
标签:

杂谈

 

教育部正式发文批准筹建南科大,又引起社会的关注。这其实不是啥新闻,去年9月底10月初,南科大获准筹建,媒体已经报道并讨论。倒是南科大校长朱清时由此接受媒体记者采访,透露出一些新信息,值得关注,比如,他说,“最棘手的事情是招到合适人才很难,包括管理人才和教学科研人才。……我们去行政化,没有官,好的行政管理人才不愿意来。”(新京报1月18日)

 

此前,在一次论坛上,有一名大学校长就告诉我,南科大的薪酬,对一流的教学科研人才吸引力不大,倒是他们的办学制度,可能会吸引一些有学术追求、教育理想的人才;与之相反,南科大对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相对其他大学来说,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但是他们的办学制度,很多行政人员管理人员可能不感冒,这是他们招聘人才中的难题。

 

朱清时校长的感慨,基本上印证了这位大学校长的“预测”,可见这位校长,对当前的办学环境,太熟悉不过。去行政化的大学,行政人员权力有限,在学校中扮演的是服务教授、学生的角色,有多少人愿意来应聘呢?尤其是在其他高校从事行政管理的人才,比如科研处长、教务处长等,他们能放弃自己的行政级别,以及通过这一级别可以获得的教育、学术利益,到南科大来做一个没有级别,不能再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学术研究活动的职业化行政管理人员吗?

 

这样想下去,似乎南科大无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行政管理团队,其他高校的行政人员,就可以等着看南科大的“笑话”了,并以此论证,大学的行政级别是最好不能取消的,要求行政人员在大学里只干行政工作,不从事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活动是不现实的。

 

在现有的教育系统中,把目光盯着公办学校(985、211高校)的处长们、院长们,寻找所谓的“好的行政管理”人才,难度当然很大。这实质就等于让他们自己放权。而且,真要是“好的行政管理人才”,首先应该具有好的职业素养,不是想着“赢者通吃”。南科大要顺利从这些学校“挖人”,除非其他学校也推进类似的改革,不然,权衡利弊得失,这些行政管理人员,是不会选择南科大的。从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部署看,去行政化是我国大学的必由之路,但是客观而言,今日公办学校中,从大学领导到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再到学院院长,以至普通教师,都不太相信,这会成为现实,更何况,主导改革的,主要就是现在的大学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学院院长们。

 

所以,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招聘,南科大不妨转变思路,重新界定什么是“好的行政管理人才”。我觉得,与一名职业化校长所要求的懂教育、懂管理、有很强的社会活动能力对应,一名好的大学行政管理人员,也可沿用这一标准,当然,不同岗位可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而寻找这样的人员,去目前的民办学校、社会培训机构,远比去公立的一本院校、211院校、985高校更合适。后者虽然有显赫的“从业经历”,但那基本上是“行政化履历”,拥有的是官场运作能力,而非真正的管理教育的能力,他们的“管理能力”得到上级部门认可,但远未得到教师和学生的认可。前者可能“出身”不高贵,且备受歧视和不公待遇,但他们有不少恰恰是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在真正办教育、搞管理。

 

我一直以为,在我国高度行政化的教育体制之内,是不可能出现教育家的——虽然很多985高校的校长,有着“教育家”的头衔,但无论从选拔任命机制,还是其具体办学行为看,更适合称为“官员”,同样,在这些大学内部,部处长们被称为教育管理专家,但工作性质与政府机关没两样,思维方式和习惯都是行政模式。能够出教育家的地方,在教育行政化的薄弱之处,这就是相对而言受干扰少一些的民间教育机构。

 

去行政化的南科大要与政府部门打交道,当然需要懂得官场规则的行政人员,但更需要爱教育、懂教育、懂管理的教育管理人才,因此,完全可以按照新的标准,不看“身份”、“出身”而从能力角度进行选聘,这其实也是在为去行政化之后的大学行政管理人员招聘、管理探路。按照传统的思路选聘行政人员,就成了选调干部,而非遴选人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