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材购配有多少猫腻

(2010-09-05 06:32:10)
标签:

杂谈

对于安徽阜阳等5市初中学生开学前临时更换英语教材一事,安徽省教育厅回应称,换教材源于供应商要求自办发行。供应商则称,拒绝合作是因为安徽省的教材发行费太高。(京华时报 94日)

 

根据双方的解释,大致可以得到教材发行的两种模式(排除其他的交易成本)——一种是,一本教材定价10元,由出版机构直接面向学校配送,只收取7.5元,其中0.3元为配送费。如果各学校采用这样的教材100万本,政府用于统一支付的免费教材费为750万元。出版机构除配送费之外,教材销售收入720万。另一种是,同样这本书,由统一的采购中心采购,需要书的定价的28%为发行费,另外还要出版社让利2%。采购100万本免费教材,政府部门统一支付的费用为1000万元,其中,700万给出版机构(这是乐观计算,出版机构恐怕在发行费、让利之外,还得再返点),280万进入发行中心,20万作为发行公司的财政结余,再用于义务教育经费支出,购买免费教材。

 

从报道所提供的信息看,安徽省教育部门所采取的教材采购、配送方式,属于后一本账,政府花1000万,然后“得到”20万“让利”,再“投入”义务教育。而前一本账,则仅仅只需政府花750万元,就配送好教材。也就是说,100万册定价10元的教材,采取出版机构配送方式,政府可节约经费230万!

 

这是小学生都能算的简单应用题。可政府部门的官员们似乎不会算。尤其令人不解的是,现在政府部门都不是在说教育经费不足,要“提高国家免费教科书资金的使用效益”,可为何却愿意采取这么不精打细算的模式呢?那节约的230万,不是可进一步用于购买免费教材、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吗?

 

提起中小学的教材采购、发行,各个环节的“返点”让利一直是公开的秘密。简而言之,“返点”有“明返、 “暗返之分,也有返给公家和私人之别。明返就是返给公家,暗返则是返给个人。一般来说,返给个人,有一定的风险,我国刑法修正案已将教师收受回扣,列为商业贿赂罪问罪;返给公家,则又分为三种情况,一是上交公家的上级财务,二是作为公家小集体的“小金库”,三是公家有关参与人员私分“小金库”。第一种情况,完全符合现行规定,没有“任何问题”(就如安徽省教育厅在情况说明会上提到的2%让利),第二种情况,只有小金库,没私分,就违规违纪但不违法,第三种情况,则涉及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

 

很显然,用公家的方式,来操作“返点”,是“最保险”的方式,也是符合现行规定的方式——安徽教育部门一直声称目前的操作不违规。这就是:由一家合法经营的企业,来经营发行,以收取发行费的方式,来明明白白地接受“返点”。至于收取来的“发行费再进行怎样的“分配”,已经远离公众视线了。

 

看明了这一点,也就知道明明可以按低折扣进书给学生,但却通过发行公司按低折扣进货,用全价与政府部门结算的奥妙。在这种思路下,一些地方所宣称的推广循环免费教材,只是停留在口头——每本教材每年都要进行一番小修改,修改之后必须购买新的,怎可循环得起来?总之,就这样,有关部门“规规矩矩”与“自己”做起生意,赚得盆满鉢满。所以,在回应公众时,显得理直气壮。

 

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免学杂费,书本费也逐渐纳入免费的范畴。按理,作为为免费书本费买单的政府部门,应该尽量节省开支,采取最为节俭、高效的模式,比如,直接让教材的出版机构低价定价,政府部门实价购买,同时在合同中要求出版机构完成配送任务(并处理配送中的缺漏问题、书籍印刷质量问题等),这比让一家发行公司,配送所有不同出版机构的教材,效率高很多。而且,如果所有采购教材的费用透明,就是政府部门以折扣价购买出版社的教材,也可防范其中的“返点”问题——教材定价需经物价部门审核,书籍折扣明折明扣,政府购买免费教材的费用笔笔公开,也根本不会出现所谓多家公司同时配送所出现的管理混乱问题。

 

当然,要让政府部门有这种自觉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建立制约政府部门行为的教育管理机制,具体包括建立国家和地方教育拨款委员,建立社区教育委员会,以此决定政府部门的教育预算开支,并决定预算开支的具体办法,监督落实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