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应帮助“山寨幼儿园”走向正规
(2010-07-09 05:49:51)
标签:
杂谈 |
四环市场只不过是北京上千市场中的一个。对于四环市场内无法上幼儿园的流动儿童来说,没有“四环游戏小组”之前,市场就是他们的幼儿园,他们在摊位上成长,与邻铺商户的子女成为小伙伴,每天在以市场为中心的有限范围内奔跑、嬉戏……虽然也很快乐,但实际上他们无法像同龄孩子一样,在正规幼儿园内接受学前教育。有了“四环游戏小组”,对四环市场的流动儿童来说是幸运的。可如今,“四环游戏小组”已被无限期关闭,从市场撤出,成了“流动幼儿园”,大部分时间里,孩子们的“幼儿园生活”又回到了市场。(京华时报7月8日)
报道所称的“四环游戏小组”,也被称为“山寨幼儿园”,据调查,在北京,类似收费低、没有正式注册的“山寨幼儿园”已经达到1298所,数量超过全市注册的1266所幼儿园。
从规范幼儿园建设,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提高幼儿园办园质量出发,政府部门对“山寨幼儿园”进行治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治理的办法却值得商榷。
关闭一所“山寨幼儿园”是很容易的,有关部门也可以“一关”就了事的,但是,那些流动儿童去哪里接受学前教育呢?目睹数万流动儿童在城市无法接受学前教育,作为城市的教育管理者,能够安心吗?
“山寨幼儿园”需要治理,而最适宜的治理方法,应当是政府部门对“山寨幼儿园”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以及师资力量支持,让他们改善办学条件,提高管理水平,变为正规的幼儿园,以此满足入园需要。也许有人认为“山寨幼儿园”,是民间资金举办,政府不该支持,政府一支持,就会出现产权问题,这是完全不了解政府应当在民办教育所起的作用——在发达国家,对于民办教育学校,政府部门往往会按照其学生规模,参照公办学校进行补贴,因为从办教育角度看,民间资金举办教育,国家同样从民办教育中“获利”,这不但丰富了国家教育资源,还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可以说,学前教育已成我国教育的“短板”,在今年3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时,学前教育成为意见最为集中的领域,各界人士纷纷建言,要求将一年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随即否定了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可能性,其理由是受国情限制。最近,中国青年报再次进行调查,89.6%的公众赞成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对于公众的这一呼声,笔者期望有关部门不能再以国情不允许加以拒绝——依照我国30万亿GDP的总量,不到4%的国家财政性教育投入水平,无法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不是因为国家经济实力不够,而是不重视教育投入——而应该深入调查,充分论证,积极考虑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在没有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之前,政府部门也应从推进教育公平,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出发,加大对学前教育的保障力度,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