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理公办学校高复班,禁不如疏

(2010-06-07 07:43:39)
标签:

杂谈

高考临近,各地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想法设法为考生营造良好的应试环境。但江西省樟树市一位考生家长却给记者打来电话称,自己的孩子挤在70多人的教室里备考,条件十分恶劣。记者调查发现,樟树市应届考生本该享受的公共教育资源的确被严重挤占,原因是多所公办中学违规开设高三复读班,并把教室出租给校外培训班使用,致使普通班级的人数最多的达到88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6月6日)

 

媒体将这种现象,归于当地教育部门,没有严格执行教育部有关严禁公办学校举办高复班的规定——早在2002年,教育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基础教育办学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这一通知的第七条,就是关于“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的要求;2007年,时任教育部长周济再次明确要求,从2008年起,全国所有公办普通高中禁止办复读班,招收高三复读生。其理由是,公办高中办复读班,是利用国家资源收费,不利于教育公平——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樟树市教委对学校出租教室办复读班一事是知情的。

 

依照这种现实,接下来的处理,很有可能是教育部再次发文严禁公办学校举办高复班,并要求各地教育部门认真检查、严肃问责。但笔者并不认为,再次严禁会有明显效果。对于存在广泛市场需求的高复班来说,禁不如疏。

 

公办学校高复班为何屡禁不绝?在两年前教育部重申严禁公办高中举办高复班时,舆论已经详细分析了理由。具体包括:选择复读是受教育者的一项权利;复读生更愿意选择正规的公办高中;有不少选择复读者是受高考制度所逼——虽然考出了不错的分数,但由于志愿填报“失误”未能进理想的学校、满意的专业;还有的选择复读者是受就业制度影响,在就业时一些用人单位查应聘者的学历,要追溯到祖宗三代(招聘博士毕业生要追溯到本科学历),这使考上高职学生,要放弃录取选择复读以考上本科,考上三本学生要放弃录取以便来年考二本,并以此类推。总之,如果高考制度不改革、填报志愿像博弈,就业中存在学历歧视,复读就将是我国高考中难以消除的现象,进而,作为非义务教育的公办高中举办高复班,也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教育服务。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高考报名人数1020万,其中应届毕业生750万,复读生270万;今年我国高考报名数957万,就是假定所有应届毕业生803万一个不弃考,复读生规模也是154万,何况去年的应届考生弃考数达到84万!

 

在这种情况下禁止公办学校举办高复班,基本上就属于政府部门的一厢情愿。事实上,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对公办学校“违规”办高复班,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在一些地方,由于政府部门对公办学校的拨款不到位,举办高复班甚至是学校弥补办学资金缺口的重要手段,另外,从办教育的政绩出发,举办高复班,可以提高当地的本科率,可以说,在各种利益因素驱使下,政府部门和学校都游走在灰色地带。这反而导致高复班的举办失序,由于政府不想禁也明知禁不了,所以装着不知道,进而出现高复班挤占正常教学资源的情况也不查处;由于举办高复班违规,所以学校“偷偷摸摸”,既得的账款说不清道不明,导致学校财务管理陷入混乱。

 

据我所知,像江西樟树市多所公办中学举办高复班的情况,在全国各地都存在。教育部的禁令实质就是一纸空文。与其如此禁令复禁令,不如尊重现实,规范公办学校举办高复班。此举有以下好处,其一,对申请举办高复班的公办学校的办学条件进行核查,确保举办高复班不挤占正常教育资源。近年来,有的地区的高中生源骤降,一些公办高中的办学资源已经闲置,明令禁止办学资源过剩的公办学校举办高复班,理由并不充分。其二,将高复班收费纳入统一管理,从而使收费规范、财务透明,便于师生和家长监督。

 

高复班是我国教育的特殊现象,甚至被认为是修正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实成才途径。对于这种现象,需要综合治理,切忌“一刀切”。要通过改革高考制度、完善就业制度、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在高考升学中,给每个考生更充分的选择权,实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由此逐渐消除高复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