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5月18日,刘谦现身苏州参加苏州大学110周年校庆,在本次校庆系列活动中,刘谦被聘为“苏州大学荣誉校董”。之前做道具时手指受伤的刘谦表示伤势无大碍,对于能担任百年名校的荣誉董事,刘谦坦言做魔术师和董事有相通之处,“魔术是传达一种不可思议的体验,而董事传达的是学术修养。”(新浪网5月19日)
我本来对刘谦担任苏州大学的荣誉董事,是没啥意见的。一来,现在高校的董事会,本就是高校借以获取更多办学资源的机构,与受聘者对学校做出(或承诺做出)的办学贡献有关,而与受聘者的学术水平无涉,去看看各校的校董名单,就有很多企业家是座上宾;二来,就是国外高校具有办学决策功能的校董会,组成人员也有大部分来自社会各界——当然,他们不是受聘,而是参加公开竞选——刘谦作为社会知名人士,谋得一席名誉校董位置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刘谦先生的“坦言”,却很明显,把校董与学术修养挂上了勾,这就有点借“校董”身份往自己身上贴金了——殊不知,就是当今众多民办学校(包括民办大学)的董事长,也不敢说自己是教育家,更不提学术修养,他不过就是投资办学的老板——这不知是苏州大学没有给他交代清楚,还是刘谦的自我发挥?抑或是刘谦错误理解自己校董的职责?
在这条新闻之后的跟贴中,网友又开始声讨了,剔除对刘谦先生本人质疑的声音(这大多无关受聘校董事件),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大学又与名人联姻,拿“学术头衔”去向名人“示好”。这实在对校董的天大误会。可这误会,是怎么来的呢?也许刘谦和苏大会对接下来的舆论批评很是不解,可导火索,不正是自身吗?
作为一所大学,有教育、学术的功能,也有非教育与学术功能,教育与学术应该归于教育和学术,而非教育和非学术就该列入其余范畴。这样,才能避免错位、混淆和纷争。而遗憾的是,大学却有意无意混淆这种区别,模糊教育与非教育,学术与非学术的界限,造成这样与大学沾边,就很学术的印象。也于是,大学给人的面目显得模糊,很多基本的教育常识,变得似是而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