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掌门为去行政化鼓掌像是行为艺术
(2009-10-28 07:47:19)
标签:
杂谈 |
在日前于杭州举行的“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提出,现有的高等教育体制与机制应有适当调整,并当场倡议教授治学,还学术权力以学术,赢得全场分贝最高的掌声。
为纪校长鼓掌的是谁?据媒体报道,是出席论坛的50余位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高校院校长、党委书记及中外高等教育专家、学者。这些行政领导、高校领导,为纪宝成校长的“还学术权力以学术”而大声鼓掌,如果新闻报道属实,实在是有些行为艺术色彩。
众所周知,高校的行政权与学术权不分家,集中在行政领导手中,正是导致学术难以自治、教授无法治学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赋予高校办学自主权,同时在校内实行学术本位管理,将行政权与学术权分权。简单地说,就是校长职业化,专心进行教育管理,带领行政部门为教授服务,执行教授们制订的学术决策,不得再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用手中的行政权为自己捞取教育资源、学术资源。一直以来,这样的建议难以在高校实施,可没想到,对于这样的“分权建议”,校长们在公开场合,却是大声鼓掌。
鼓掌的原因,笔者寻思,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其一,今天高校的校领导,以及行政部门负责人,有几个没有教授头衔?故而,行政领导治学也就等同于“教授治学”。基于这样的背景,如果上级政府管理部门能进一步下放学术权给大学,那么,“行政教授们”拥有的权力无疑就更强大。所以,大学领导们,是希望“教授治学”,并获得更多学术权的。
其二,近年来,高校一直呼吁扩大办学自主权,并逐渐试点自主招生,可是,伴随着自主办学权的落实,高校内并未推进相应改革。扩大的办学权力到了行政领导和行政部门负责人手中,所以才有大家争相谋求“位子”。
其三,校领导利用公开场合表达改革的决心,但决心和现实,往往是两回事。近年来,与领导们高调宣讲高教改革相反,大学的行政化趋向日益加剧。探索建立的学术委员会只是摆设,甚至沦为为行政权力服务的工具;草草制订的大学章程从通过那天起就从未执行,换一届领导,又重新拿出来折腾修改;至于现代大学制度,那更是水中花,镜中月。但这不妨碍领导一轮一轮展示改革途径,表达改革决心。在今天的高校,校领导谈去行政化改革,也成时髦。
大学校领导为去行政化改革高分贝鼓掌,本是值得高兴的事。社会各界都在热切期待去行政化改革得到广泛共识,排除校领导(行政管理部门)这一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可以畅通无阻地思考取消行政级别、实现校长职业化、制约行政部门权力的改革事宜。可是,如若是上面三方面原因所致,则只能听到改革的雷声,仍然无法见到雨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