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摩尔庄园”的网瘾争议与“游戏”规则

(2009-10-05 06:36:35)
标签:

杂谈

继8月27日央视炮轰拥有3000万在线儿童用户的《摩尔庄园》令儿童沉迷之后,9月底央视《东方时空》再次开炮,称这款网络游戏是“儿童版开心网”,呼吁家长减少孩子对网络游戏的依赖性。对此,“摩尔庄园”创始人汪海兵回应说,“这里不制造网瘾!”每天小用户们人均只玩半小时,到了45分钟在线网络会弹出窗口,告诉他们,“休息一下吧,跟你的爸爸妈妈一起跳个舞!”(长江日报10月4日)

 

汪海兵正采取一切努力,来为“摩尔庄园” 是否诱导孩子沉迷网游正名,比如在“庄园” 中植入了一些教育和培养爱心的机制,教孩子们变成消防员救火、亲手种花献礼国庆60周年;还与复旦大学设立“儿童与网络研究实验室”,等等。但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正名”, 无法回避现实问题:这是一家以盈利为目的的公司,不引诱孩子沉迷网络很难。“摩尔庄园”的问题,不是这款网络游戏可能让孩子沉迷网络,而是现在的游戏规则不清晰。

 

事实求是地说,任何一款吸引玩家的网络游戏,都有让玩家沉迷网络的可能。“摩尔庄园”也不例外。汪海兵一边说,到了45分钟在线网络会弹出窗口,告诉他们,“休息一下吧,跟你的爸爸妈妈一起跳个舞!”另一边告诉家长,“要相信他们会听话”。在他看来,孩子的快乐来自“自主性”,如果生硬将孩子拉下网络,会让他们产生更强烈的逆反。这会是什么结果呢?如果孩子不听窗口提示,不休息,家长要不要去提示呢?如果家长提示还不管用,要不要让孩子立即离开网络呢?

 

而从“摩尔庄园”的经营模式看,是注定要培养“骨灰级”粉丝的,因为只有当孩子痴迷到一定程度,为了获得充值,才会花自己的零花钱或者缠着爸爸妈妈花钱去购买虚拟社区中受孩子们热捧的各种道具。这位创始人不就在抱怨,“一些家长愿意花100元给孩子买现实玩具,却不愿花10元买虚拟玩具。”导致这个拥有3000万用户的虚拟社区,至今还未盈利。

 

在这种情况下,“摩尔庄园”大方地承认自己的盈利目的,并告诉家长与儿童,玩“摩尔庄园”,要当心沉迷网络,是比粉饰虚拟社区的“健康益智”作用更负责的态度。可是,他们为何却极力回避玩游戏对沉迷网络的潜在影响呢?

 

最根本的,就是我国的游戏规则不清晰。在网络游戏管理严格的国家,不但有游戏分级,还在游戏中明确注明不良作用。如果有这样的规定,“摩尔庄园” 会不会让儿童沉迷网络的争议根本不会存在,而是一个必须尊重的事实——它必须明确提醒家长和学生,该网站可能给孩子带来的不良影响,由此应有正确的上网规则。这与网络游戏中,有没有模拟消防队员灭火以及种花这样的“爱心”内容,没有关系。就如有的香烟中加入人参,对身体的危害同样存在。没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就会混淆公益与盈利,忌讳不良作用,但这并不会减少负作用,反而会掩盖问题,直到问题十分严重才引起重视。

 

近年来,关于青少年沉迷网络和网瘾的报道甚多,但是,具体的上网规则却一直十分模糊,可以查询的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停留在大概念上,包括“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看过之后不知从何做起。而在美国,儿童的上网规则十分具体、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包括:1、没有家长的允许,我不会告诉别人我的地址、电话号码、家长的工作地址和联系电话、学校和地址等信息。2、如果看到让我感到不舒服的信息,我要立刻告诉家长。3、如果没有父母的同意,我决不会将我的照片寄给任何人。4、没有家长的同意,我不会把自己的照片寄给任何人。5、如果接到了让我感到不舒服的信息,我要不予理睬,并立刻告诉父母,让他们与网络管理人员联系。6、我要经常与父母讨论网络,并和他们一起决定我的上网时间、每一次上网的时间,以及我应该访问的网站。没有父母的允许我不会破坏这些规则。我们如果有这样的规则,儿童注册“摩尔庄园”,是应该与父母讨论的,而如果孩子注册“摩尔庄园”,与家长一起决定上网时间、不购买游戏玩具之后,是应该完全按照规则执行的。

 

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关门,如果没有找到其他盈利途径,“摩尔庄园”下一步,将加大培养“忠实玩家”的力度。而从商业角度说,只要其内容没有色情、暴力,没有违法,再多的指责也无济于事。所以,我们可以呼吁政府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有关社会机构要有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环境的社会责任心,但却不能指望“摩尔庄园”这类网站不做引诱孩子沉迷网络的事,更不能被其网站经营者的“为孩子健康服务”的标签所迷惑,而应该从建立“游戏”规则,以及教育引导儿童养成上网规范,来减少游戏对青少年的引诱。

 

与此同时,则需开展各种学校、社区、家庭活动,以减少孩子上网时间。孩子上网时间多,被网络信息引诱,主要原因是学校、社区和家庭中,令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少,尤其在现在的城市中,孩子回到家中,不与周围的孩子玩耍,如果父母没时间与孩子交流,孩子就会孤零零的一个人,针对儿童的虚拟社区,就是这样产生的。家长与其担忧孩子沉迷网络,不如多一些时间陪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

 

说实在的,当孩子有正确的上网规范,有更多的校园活动、社区活动、社会活动可以参与,沉迷网络的几率会大大减少,那些靠儿童网络游戏赚钱的盈利公司,自然会转变经营方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