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交谈疗法”为何不受内地网瘾治疗欢迎

(2009-08-27 06:21:58)
标签:

杂谈

美国第一个网瘾治疗中心近日开张,其网瘾判断标准采用了中国一家机构的网瘾判断,但治疗方法却与中国机构迥异。美国这家戒网中心为接受治疗者提供的是家庭式环境,患者可以洗衣服、做饭、照看小动物、聊天交流,让人置身于浓厚的家庭气氛中。

 

对于美国治疗网瘾的方法,内地舆论一致推崇,甚至呼吁向美国学习治疗网瘾。对此,笔者是赞成的,因为“美国式”网瘾治疗,尊重治疗对象的权利,针对的是产生网瘾的病灶——很多孩子网瘾的形成和家庭教育的失败有关——给孩子创造温情的氛围。可是,对于内地治疗网瘾机构,能否真正向美国学习、学习的效果如何,却难以乐观。

 

目前内地各类戒网瘾机构的治疗方式,总计有四种:交谈疗法、电击疗法、暴力疗法、药物疗法。其中,交谈疗法被认为是“最没有效果”的治疗方法。

 

其实,在内地治疗网瘾机构“出笼”时,香港地区和韩国已有治疗网瘾的机构。香港地区的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学校老师、社工(属学校职员)与学生聊天;二是香港青年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相关戒瘾活动;三是心理医生增设一个服务项目。韩国有特殊的戒网瘾学校,它是训练营和恢复中心的混合体,有专门的教官指挥年轻人完成军事化的越野障碍训练,有专门的辅导员负责组织群体会议,另外还有以治疗为目的的陶器和转筒车间。香港地区和韩国治疗网瘾,还有一个共同特点,戒网瘾相关经费基本上由政府买单。

 

内地的戒网治疗,并没有学习香港早就推出的“聊天+社团活动+心理辅导”方式,而是学习了韩国戒网瘾方法中的“军事化的越野障碍训练”,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推出“苦难教育”与“体罚教育”。为什么如此?

 

其一,内地戒网机构,大多是营利性组织,这与香港地区和韩国由政府买单完全不同。这些机构从营利出发,显然要寻求最小成本、最大效益,因此,不聘请心理专家、不创设丰富的戒网活动,采取简单粗暴的暴力疗法、电击疗法,是既节省成本,又能让家长尽快见效的“好办法”。——当家长看见孩子经过几次“电击”之后,就说“妈妈,我爱你!”“爸爸,我错了!”“我再也不上网了!”等话语时,都会被这种“疗法”的神奇功效折服,而“聊天+心理辅导”的治疗方式,既要有专家团队支撑,又需耗费时间,很难几天之内见效,所以很难被戒网机构采纳,也不被“心急火燎”的家长接受。

 

其二,内地戒网机构的治疗方式,很少受青少年权益保护的制约,因此暴力疗法、电击疗法迅速推广。在美国,就是在家庭里,出现对未成年孩子的暴力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对青少年权益的尊重与保护不够,也正是内地青少年网瘾突出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对游戏不分级、未成年人可方便接触色情暴力网络游戏、营业性网吧不顾禁令面向未成年人开放等等。而眼下各类没有教育或心理咨询资质,只需有几个壮汉、几台仪器就开出的戒网机构,也表明青少年的权益保护尚不到位。

 

其三,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社会普遍缺乏“交谈”的耐心,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习惯于采取灌输、说教的方式,很少有平等协商、交流,尊重学生的意见与选择的过程。在家庭、学校都没有交谈的氛围时,社会机构采取交谈方式,首先必须改变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同时要有交流的耐心,可是,这些机构其实难以摆脱整体教育氛围的影响。

 

在我国内地,只有把戒网机构定位为公益性质、加大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力度、严格戒网机构的资质评估、把戒网对象作为平等的个体加以尊重,才可能真正针对网瘾的“病灶”,采取合理的方式帮助“网瘾”青少年戒网,否则,在商业利益的诱惑下、加上薄弱的权益意识,“中国式”网瘾治疗还会持续,上演更多疯狂的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