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提前可缓解大学生求职压力?
(2009-07-23 06:53:14)
标签:
杂谈 |
据羊城晚报7月22日报道,在粤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对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调研。在与教育厅、高校和大学生代表一起座谈时,有代表建议,公务员考试、考研的时间可考虑适当提前,缓解大学生找工作的压力。其中,雷晓凌代表提出,考研的录取时间滞后也会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如果学生们在得知没有考上研究生后再开始找工作,那么剩下找工作的时间会大大缩短,希望考研的录取时间也可以适当提前。
在强调高校就业率,以及考研应试化的教育现实中,雷代表的建议,得到了不少响应。从提高当期就业率角度看(即每年8月31日前的就业率),学生考研之后留给学生在毕业之前找工作的时间很短,自然影响就业率;而一心考研的学生也对此颇欢迎,因为早点考研,知道结果,不至于考研和就业两边牵挂。
可是,如果站在真正有利于就业,以及研究生教育角度,这样的建议,却有诸多不妥。从就业看,强调当期就业率,本就颇受争议,近年来闹出的高校就业率造假丑闻,都与政府强调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有密切关系。从发达国家统计大学生就业情况所采取的方法看,往往跟踪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一年、两年甚至三年的就业岗位和薪资待遇情况,换句话说,一所学校和政府部门对大学生的就业关注,不是截止到大学生毕业,而是延续到大学生毕业之后,美国高校的校友会,对毕业校友的事业发展关注甚至持续一生,而据教育数据咨询公司麦可思的调查,我国至少有20%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半年内找到工作。如果把就业率的统计调整为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就会发现,雷代表的建议,只对毕业时的就业率有好处,而对就业形势不具备缓解作用。
从研究生的招生和教育质量看,目前的研究生招生考试程序,不是太后,而是太前,因为按照研究生报考的资格要求,应该是报考者有学士学位,而事实上,应届毕业生报考研究生时,都没有取得学士学位,而只是认定他们可获得学士学位,不少大学本科生,放掉本应该学习的课程,而一心专攻研究生考试内容,导致本身所接受的本科教育严重缩水,而学校为了通过考研率展示“教育质量”,并提高就业率,对考研学生的正常课程学习要求往往很低,允许他们缓考大四上学期的科目,而当学生考研通过之后,即便学生有关课程学好,学校也会“放他一马”。假使研究生考试提前,学生接受的本科教育必然进一步缩水。当然,有学生说,现在的本科教育本身就没有多大意义,那是另一回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