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统一高考到自主招生,需渐进推进
(2009-06-23 06:34:35)
标签:
杂谈 |
针对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高考改革方案,知名旅美学者薛涌试图结合他在美国的教学经验及多年来对教育制度的观察思考,从多个角度阐述他认为比较理想的中国高考改革路径。新闻晨报从17日起刊发其系列评论文章。
有更多人士参与到改革方案的讨论中来,这是发布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的初衷之一。 薛先生结合他的经验和对美国的观察,所提见解,无疑有益于改革方案的完善。但就薛先生系列评论谈到的对高考改革的理想设计来说,其与民间版所构想的10年后,经过逐步推进的改革,所形成的高考制度,几乎完全一致,但他显然太追求改革一步到位,把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所设计的考试与录取改革,简单地理解为以美国SAT考试为范本了。
民间版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考试改革,包括两方面,一是对传统高考进行改革,即学科知识水平考试;二是在学科知识水平考试基础上,再新增学业能力水平测试。准确地说,后者是借鉴SAT考试,而前者则是对传统高考的改良,增加学生和学校的考试选择性。
以上两类不同考试,在录取中派不同用场,学科知识水平考试依旧对应集中录取,部分211高校和地方本科院校可以选择这种考试、录取模式;学业能力水平测试则与高校的自主招生相结合,学生可根据各自主招生高校提出的学业能力水平测试成绩要求,申请高校,高校则结合学业能力水平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中学综合评价,自主录取学生。
以上的改革设计,是比较符合我国的现实的。从目前的教育和社会现实看,一下子取消统一高考、取消集中录取、取消录取批次,实行所有学校自主招生有很大难度,必须渐进推进,让统一高考逐渐过渡到自主招生。对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进行分类、分层,是基于对这一考试的弊端进行的,即所有考生都考一张试卷,十分粗陋,由于这一考试直接服务于录取,选拔性强于评价性,因此,分类、分层,也利于学校录取学生。而对于学校分类,则考虑到目前国内高校资源配置不均衡的现实,突然让各学校平等招生,很难实现。这就如要求国内高校立即取消一本、二本、高职高专分批录取一样,看上去很美,却不具有操作性。
学科知识水平考试从本质上说,是从统一高考到自主招生的过渡方案,而且,这种考试在过渡阶段,将主要服务于部分985、211高校和地方本科院校的集中录取。而方案所提到的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这是借鉴美国SAT考试推出的考试、录取制度,在这一考试中,是不分文理,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逻辑等基本能力的,随着学业能力水平测试的推进,中学将推进学分制改革,大学也将对专业设置、教育模式进行调整。如果“学业能力水平测试+自主招生”的模式能推行成功,文理分科的问题将得以解决,原有的学科知识考试将不再发挥集中录取功能,而成为招生学校可参考的一种考试成绩,而所有学校结合学业水平测试完全实行自主招生,学生拥有充分的选择权,公平竞争将得以实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