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应该随平行志愿改革调整人才培养模式

(2009-04-05 11:44:54)
标签:

杂谈

教育部前不久就做好2009年高校招生工作发出通知,通知指出,在湖南、江苏、浙江、上海、安徽、辽宁等6个省市实施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的基础上,2009年将新增河北、吉林、江西、福建、海南、广西、云南、贵州、四川、宁夏等10个省区进行改革试点。

 

很显然,平行志愿改革将加快推进步伐。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是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呢?

 

最近,在对去年平行志愿录取情况进行分析时,笔者发现,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实施后,各高校各专业所录取的学生,高考分数十分集中。比如,复旦大学2006年录取分数最高的文科专业的录取分数为572分,最低为544分,相差28分,2007年录取分数最高的文科专业的录取分数为526分,最低为465分,相差61分,排除2007的冷门“小年”因素,在传统志愿录取中,文科专业录取分最高与最低分之差一般为30分左右,而2008年复旦大学录取分数最高的文科专业的录取分数为537分,最低为518分,相差只有19分。再看理科,该校2006年录取分数最高的理科专业的录取分数为579分,最低为531分,相差48分,2007年录取分数最高的理科专业的录取分数为550分,最低为503分,相差47分,在传统志愿录取中,理科专业录取最高分和最低分之差一般接近50分,而2008年复旦大学录取分数最高的理科专业的录取分数为558分,最低532分,相差只有26分。同样的情况,几乎发生在所有其他高校,有的高校录取的学生完全集中在一个5分分数段中。

 

当然,以上的结果,早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在平行志愿推出之初,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就曾指出,实施平行志愿之后,每所高校录取的学生,成绩会十分集中,这不利于高校组织教学。

 

笔者所关心的是,实行平行志愿的地区的高校,是否都注意到了这种录取学生的变化,是否考虑到这种录取规则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并由此采取新的教育教学组织方式。按照招生、培养、就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三者应该动态变化,招生(专业设置、招生计划)需要分析就业形势,培养(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办法)需要考虑招生情况,不能各自为政。

 

令人遗憾的是,笔者并没有发现有高校针对平行志愿改革,推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似乎平行志愿改革,只是“招生”工作方式的变化,与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没有关系。事实上,如果再去分析2003年推出的5%自主招生改革,有多少学校,根据这种招生改革,对自主招生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了呢?据笔者所知,有一些高校老师,对自主招生学生的“素质”并不满意,认为他们的大学学习成绩,还比不过高考录取考生,这些老师可能忘了,自主招生在录取中,本不就重点考察学生的知识教育,而是考察他们的综合素质,如果进入大学之后,仍旧采取过去的针对高考录取学生的教育方式、评价方式教育、评价这些学生,他们显然处于“不利”的位置。

 

招生制度调整,大学培养制度不改,是“行百步者半九十”,也就是说,大中小学的教育改革,应该联动一体。拿前不久引起热烈讨论的取消文理分科来说,如果中学取消文理分科,大学仍旧按窄口径专业招生,对学生进行培养,取消文理分科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在笔者看来,平行志愿改革确实有效降低了考生志愿填报的风险,提高了考生志愿满足度和满意度。但是,目前“只有一次投档成功、一张录取通知书”的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方式,缺点也十分明显,增加了分数与学校的对应关系,把学校的层次进一步来开,降低了学校间的竞争,同时不利于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落实,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需要平行志愿本身进一步改革,比如逐步实施“多次投档、多张录取通知书”,来加以解决;令一方面,则需要高校进行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来减少制度的不利影响,甚至在新的录取规则下,创造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来。其中,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这些学生能接受到怎样的高等教育,具有怎样的社会竞争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