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弑父案背后的家庭教育迷失

(2009-01-23 06:44:24)
标签:

杂谈

80后男青年曹路在父亲的资助下远赴澳大利亚留学,通过网络游戏认识了浙江某市的女青年阿芸,曹路回国后对阿芸一见钟情。但这段恋情却遭到曹路父母的极力阻挠,他们认为阿芸与儿子“门不当户不对”,坚决不同意这桩婚事。在经历一次不愉快的争吵后,失去理智的曹路举起铁榔头朝父母头部一阵猛敲,父亲当场毙命,母亲则身受重伤入院急救。事发后,曹路还伪造现场并报警,不过最终仍被警方识破。(新闻晨报1月22日)

 

这场人生悲剧,令人唏嘘。有人将此归罪于“80后”的自私、不懂得感恩、不孝。而分析整个事件,迷失的家庭教育才是“罪魁祸首”,父母品尝着自己一手酿出的苦果。

 

曹家的家庭教育,首先以物质的给予,代替做人的引导。根据报道,做生意的父亲和母亲对儿子百依百顺,亲朋好友更是对他宠爱有加。2006年,父母花了数十万元资助曹路赴澳大利亚留学,曹路入学后没多久,父母又为他购置了一辆名牌轿车,这让曹路在同学面前异常光鲜。去年6月曹路回国,父母又给他买了一辆奥迪轿车。对于经济条件宽裕的家庭来说,买车送子并无不可,但是,在不断的物质满足之外,家庭却对孩子的精神世界不甚了解。2007年曹路经历了一次生意场上的失败,父母投资的钱被骗,内心异常沮丧,由此可见他很想有所作为。但帮助他走出沮丧的,不是父母——也许在有钱的父母看来,孩子生意成功与否并不重要,钱被骗、亏了也无妨——而是在网上认识的阿芸,在善解人意的阿芸开导下,他逐渐从投资失败的阴影中走了出来,找到了自信和对生活的热情。

 

其次以粗暴的干涉,代替平等的沟通。如果说因儿子所谈女友是“外地人,家境普通”,父母明确表示反对这桩婚事,这尚属于传统观点问题,那么,父母有意无意地对孩子的行踪进行监控,偷看孩子电脑里的聊天记录,就涉及侵犯子女的隐私和尊严了,这不但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可能进一步加深家庭矛盾。很多时候,家庭教育就因父母对孩子权利的粗暴干涉,而走上无法收拾的局面,即便孩子最终向父母妥协,也满怀怨气。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父亲居然以“拿铁榔头敲自己的脑袋”这样的“苦肉计”逼孩子放弃自己的选择。与其说这是“教育”,还不如说这是“恐吓”,父母与孩子都完全失去理性,在失去理性的环境中,什么严重的后果都可能发生。

 

“不亲而教”等于无效。不少父母认为,只要给孩子创造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尽到了父母的责任,反过来,他们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去学习、生活,这就是简单的物质交换思想:物质交换分数、物质交换“听话”,而这种“交换”过程中,缺少了亲情,缺少了做人教育,将家庭关系也“功利化”。

 

孩子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父母不能越权帮孩子决定自己的人生,只有在平等商量的基础上(在孩子懂得协商之后更应如此),影响孩子,让孩子自主做出选择。这样的父母,才能获得孩子的尊重,树立“权威”,这样的家庭教育,才可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简单地说,家庭教育的核心在于父母怎样用爱心和耐心教育引导孩子做人,不是简单满足子女的物质需要,也不是用物质去交换孩子的所谓“成长”。在国外,有钱的父母不把金钱留给子女而捐赠给慈善事业十分常见,子女并不会感到不可接受,因为从小起,他们同样会被父母要求去自力更生,去街头为别人擦皮鞋、去海滩为人抹防晒油赚零花钱。

 

收录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傅雷和他的儿子傅聪书信的《傅雷家书》畅销了十几年,在笔者看来,其对所有父母的影响,不在于具体的书信内容——因为每个家庭的家境各不相同,而在于父母对子女成长的关爱,从上学读书,到成家立业,一直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此起弑父案,有诸多偶然,但值得每个家庭引以为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