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怎样制订自主招生规则?

(2008-11-24 08:40:08)
标签:

杂谈

据媒体报道,近日发布的北京大学自主招生简章,将自主招生范围由往年的“高中毕业生”改为“高三毕业生”,北京大学招办负责人在解释自主招生政策时指出,之所以在自主招生上有所变化,就是为了表明北大招生的态度——不鼓励学生复读,不鼓励学生因为追求北大而复读。同时还特别指出,2009年北大自主招生将不招收生活中不孝敬父母的学生。这两条“新规”,引起争议。(信息时报11月22日)

 

北大自主招生不招复读生,以及注重考察学生的道德素质,表面上,都反映出这一自主招生规则,体现了学校对人才的要求,似乎颇有个性,也符合举行自主招生的本意——大学自主招生,就是要招收符合自身培养要求的人才。但是,北大的自主招生规则,却违背了高校自主招生的两个基本原则。

 

其一,公平性原则。虽然由于自主招生比例最多为总招生名额的10%,北京大学将复读生排除在自主招生之外,对复读生的影响并不大,但是,这却是对复读生的不公平。北京大学应该明白,造成不少学生复读(统计显示,每年报名高考的复读生达到300万)的原因,不是他们心甘情愿复读,而是由于高考制度不合理(不能自由申请、充分选择学校)、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名校获得的国家资源远多于一般学校)、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不合理(升学之后便确定了很难更改的“大学身份”)、用人制度不合理(用人中存在学历歧视和学校歧视),不得不花更多精力准备高考以考上一所好的学校,复读生本已是教育不公平的受害者。另外,在自主招生中不招收复读生的北大,并不能在统一高考录取中,将分数达到学校录取要求的复读生拒之门外,这种做法,只能加强集中录取中的复读生竞争,根本起不到北大所说“不鼓励复读、不鼓励复读考北大”的效果。

 

其二,操作性原则。查阅采取申请入学方式的发达国家高校的多元录取标准,从学术水平测试、高中平时学习成绩、高中综合素质表现到大学面试考核,所有指标,均十分清晰,且向社会公开,这种清晰、公开的评价体系,让社会对大学的自主招生十分放心。比如,美国某公立名校录取了一名SAT成绩中等、高中各课程学习成绩多为B的学生,却没有引来质疑,原因是这名学生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他用大量时间去打工挣钱缴学费,而且,他还积极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而他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根本不能给予他良好的家庭教育,学校综合中学综合表现、家庭因素打分,认为他完全达到学校录取的条件而将他录取。反观北京大学的推优要求,执行“十六字方针”:热爱北大,心系天下,人格健全,成绩优秀——据说,先前的“十六字”是热爱北大,孝敬父母,人格健全,成绩优秀,专家组否定了“孝敬父母”这句话,认为孝敬父母本来就不应该特别强调,因为人人都应该做到,于是改成了“心系天下”——这十六字,在笔者看来,只有最后4字,可以明确考察,而前十二字,几乎不能考察,北大用什么指标来评价学生是否热爱北大?是不是要为热爱分等级根据不同等级打分?又用什么指标来考核学生是否“心系天下”?至于人格健全,恐怕最后要引入的又是什么心理测评。这样不具操作性、标准不清晰的要求,自然会引来社会的质疑,某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会不会因为莫须有的对北大不热爱(比如同时申请参加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不心系天下(比如没有按考核者的意图回答某个时事热点问题),就排除在自主招生之列,而某个成绩一般的学生,却因为学校认为他热爱北大、心系天下而给予自主招生优惠呢?而且,更让人困惑的是,反复复读报考北京大学的学生,显然十分热爱北大,他们怎么就被北大排除在外呢?

 

我国高校5%自主招生,已经试点到第7个年头,北京大学自主招生规则引起的争议,反映出我国高校自主招生能力尚需提高。在笔者看来,自主招生规则之所以存在不公平、不清晰、操作性差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高校没有作为自主办学法律依据的大学章程。我国《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大学办学需要有大学章程,但是,由于高校办学自主权一直没有得以落实,时至今日,国内拥有大学章程的高校只有寥寥几所。当前,高校推行自主招生,这使大学章程的制订更显紧迫,如果没有大学章程作为学校开展自主办学活动的依据,高校的自主办学行为就会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自主招生规则难以真正体现一校的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要求,也就在情理之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