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遵守公德是张扬个性的前提

(2008-11-11 19:34:51)
标签:

杂谈

由怪异手机铃声引发的尴尬,在今天的大学校园随处可见:老师正在讲课,突然教室响起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口号;当学生正在路上行走,突然身边响起砸玻璃瓶的声音,让人禁不住跳脚躲闪惊恐;寂静无声的图书馆,突然响起火警警报声;学生们正在食堂打饭就餐,突然“噗…”的一声传来,引得不少学生捂鼻张望……(武汉晚报11月10日)

 

对于以上这些“怪异”手机铃声,不少人士在解读时,认为是学生“张扬个性”,以及为了好玩而恶搞,然后一笑置之。事实上,当多年以前个性铃声开始流行时,就有人对把手机铃声设置为“鬼哭狼嚎”、“打呼噜磨牙”等进行了点评,认为设置怎样的铃声,完全是个人的权利,旁人不必干涉,有些时候还会给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丝乐趣。

 

当手机铃声只服务于本人,无关旁边的第三人时,一个人把铃声设置为什么,旁人确实无权干涉,也干涉不了。而当手机铃声,置于公共场合时,却不仅仅是一种私权,而牵涉到公共道德与公共秩序了——尊重公共道德的个性铃声设置会给大家带来愉悦,而挑战公共道德的个性铃声,则可能引来不快,成为不文明的源头。哪怕是朋友间的私人聚会,如果对方不能接受你的“个性”和“恶搞” 方式,也可能闹出不愉快。

 

就学生的个性铃声而言,在食堂中把手机铃声设置为放屁声,从本质上反映出该学生缺乏基本的文明教养,众所周知,放屁虽是正常生理现象,但其另样的声响和味道,总会令氛围尴尬,懂得文明礼仪的人,总会尽量克制和回避,而大学生居然把这不雅的生理现象,作为乐趣来寻觅;至于上课时、在图书馆自修时、开会听报告时,关掉手机或者把手机调为震动档,这不但是公共道德的要求,而且是上课纪律、会场纪律的要求,那些为凸现自己个性,在课堂上、自修教室里大秀自己个性铃声的同学,如果对照学生行为规范,会发现自己已经严重违规,影响了他人的学习,干涉了他人的私权。

 

近年来,在很多事关个性的问题上,我们注重了个性,却忽视了个体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以至于有的年轻人在追求个性时,根本不思考这种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任何个性的张扬,必须基于基本的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个性和社会规范并不是一对矛盾,有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见解、不人云亦云,是远比衣着、行为上的标新立异,以及为恶搞而恶搞的所谓个性,更能体现一个人的个性——离开了基本规范的约束而追求个性,凸现的不是个性,而可能是让人所不齿的文明道德素养。而且,这种道德素养,有可能影响其人生的发展。不妨设想,如果某位将铃声设置为放屁声的同学,去参加某个招聘会面试时,忘记了更改铃声,在回答主管官问题时,正好一个个电话打进来,会是怎样的场景?如果某位将铃声设置为碎玻璃声(或者报警声)的同学,去实验室做化学试验,正在做燃烧实验时,寂静的实验室突然响起碎玻璃声(报警声),会有怎样的后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