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师重教的内涵不能退化成比拼送礼

(2008-09-06 07:59:25)
标签:

杂谈

据报道,教师节快到了,送给老师一枝鲜花,还是一张礼券?这些都不在学生 家长竺先生的考虑范围内,他打算送一件特别的大礼物:邀请女儿的3位主课老师日本游

 

诸多事实表明,给教师送礼之风已经愈演愈烈——以前学生给教师表达心意的,是一张贺卡、一束鲜花,而现在,在很多家长看来,上百元的月饼票已根本拿不出手,在一些学校,家长给老师送礼的最低标准已经是价值1000元的礼物。究竟给老师送什么礼,成为家长的烦恼。

 

尊师重教历来是中国的优良传统,这样的传统我们理应保留,然而愈演愈烈的送礼风,并不意味着家长、学生对教师的感激之情越来越深,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越来越浓,而是反映出当下的师德情况不容乐观,师生关系已经严重功利化,这从送礼之中的家长、教师、学生心态,可见一斑。

 

送礼的家长很困惑。主动送礼的家长,主要是希望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多照顾一点,多给孩子一些表现的机会,如当学生干部,甚至是在评优、升学推荐等利益直接相关的事情中,为孩子多多提供机会。被动应对的家长,则是担心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处理不到位,影响孩子获得机会,直至影响升学。不难看到,家长因为孩子的现在与未来掌握在教师手中,于是在学校、老师面前处于弱势,家长普遍为潜规则所折磨,他们担心学校内部存在潜规则,更担心自己的孩子成为潜规则的受害者。

 

接受礼品的教师很困惑。教师队伍中确实有一些人,利用手中或大或小的权力,主动向家长提出暗示,但更多的教师其实是坚守师德标准的。可就是这些教师,也面临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的尴尬处境。收,不但有违自己的良心,而且也不得不相机兑现对家长的某些或大或小的承诺;不收甚至退回,则担心引起家长担心,影响今后的沟通。于是在礼品档次步步升级中,师道尊严其实在步步下滑。有调查显示,有近70%的家长认为当前师德状况很不乐观。

 

处在家长和教师中间的学生也很困惑。教师和家长的这一切,很难逃过现在孩子的眼睛,孩子们甚至会在同学间进行攀比,担心自己的父母在向老师送礼时,给自己丢脸,让自己失去机会。这种教育,在孩子身上产生的深远影响,可想而知。

 

以上这些情况,不但加重家庭的教育负担(包括物质负担和精神负担),而且,也不利于师德师风的建设,不但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产生严重负面影响,而且也为教育改革制造阻力。尊师重教不可丢,送礼风更不可长,要让教师、家长、学生摆脱送礼的困扰,在我们看来,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从根源上来说,最重要的是增强学生评价的透明度,建立全面公示制度。尤其在选优、评优、升学推荐等重要事情上,应做到公开透明,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教师用手中权力寻租的潜规则空间。近年来不断出现的保送生丑闻、特长生丑闻表明,建立公平透明的学生评价体系,对教育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其次,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刚刚于91日发布的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五条就规定,教师要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虽然对于教师的收礼行为,目前还很难用法律进行约束,但教育部门和学校还是应该通过制度(例如校规)约束和道德呼吁(通过给家长的公开信或者入学说明书,婉拒送礼),维护纯洁的师生关系。

 

再次,在学校的管理中,建立教师委员会和家长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教师委员会负责审议有关教师事务,而家长委员会有权听证学校重大决策,为学校发展、教师评价提出意见。有家长委员会参加学校决策、教师评价,可以制约、平衡家庭与学校间的关系,防止学校出台各种不利于学生、有损学生利益(诸如乱收费)的规定。如果学校成立具有以上职能的家长委员会,无疑家长不用考虑自己送怎样的礼品来建立与教师良好的关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