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领导其实只是"教辅"

(2008-07-17 15:39:28)
标签:

杂谈

“那些说高校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学校管理人员五六百,行政成本太高的说法,太幼稚,根本不了解国外高等教育!”最近一所高校的副校级领导严肃指出,与国外高校的教辅人员数比较,国内高校的教辅人员并不多。

 

这位高校领导,显然把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都归类为教辅人员,把国内高校二三十个行政管理机构中,有着科级、处级、局级等行政级别的同志们,与国外高校就业服务部门、学生心理咨询部门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的人员相提并论。

 

他的归类并没有错,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就是这么归类,学校行政人员,统统归类为“教辅人员”,哪怕校长大人,也只是一名“教辅”,勤恳地为教学科研工作,带头服务于学校的主人——众教授们。

 

可是,这些教辅人员,在现实中的真实称呼、真实地位、真实工作状态是什么?我们称学校行政人员,一般为“领导干部”,校级行政人员,为“校领导”,中层行政人员,为中层干部、中层领导,既是“领导”,就得带领、管理全体“师生员工”。

 

类似的情形,并不少见。比如,在正常情况下,我们称“师资”,一般为“教师队伍”,而“队伍”一词,源自部队,高校一般的做法,也是按“带队伍”一样来“管教师”。

 

字面上的转换,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字的魅力,但是,当仅仅做字面上的转换游戏,而且满足于通过这种转换来与世界接轨与交流,对外一种称呼,一种思维,对内一种做法,一种体系,实则表明,大学其实知道怎么做更好,可在行动中却不按更好的思路去做。这或许比不知道怎么做更好还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