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样让免费教科书循环起来?

(2007-12-17 08:32:51)
标签:

教育杂谈

 

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教育部近日印发了《关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的通知》,决定从2007年起三年内,全国财政将新增经费470亿元左右,用于调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有关政策。其中,包括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费教科书政策。

 

让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免费教科书,无疑将进一步解决农村学生上学的经济负担,使义务教育走向全部免费,同时将减少过去因教材收费而产生的各种乱收费问题。但是,要使这项政策取得成功,除了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进行经费保障外,还必须切实建立免费教材的循环使用机制。

 

建立免费教材的循环机制,无论从节约财政开支,还是从环保角度,都有诸多的好处,诸多专家已经对此进行过分析,这里不再累赘。而从具体现实看,建立免费教材的循环使用机制,目前存在诸多障碍。

 

一是农村中小学缺乏保存教材的条件。虽然近年来各地加强了中小学校舍建设,但是,不少中小学依旧办学简陋,教室、课桌破旧不堪,在危房中上课、几个学生合坐一张凳子的情形并不鲜见。教室尚且如此,就更不用提图书馆了。不少中小学根本就没有图书馆,即便有图书馆,也没有具体人员管理、没有多少图书,图书馆成为摆设。循环使用免费教科书,需要学校图书馆发挥重要作用,由学校图书馆接受教材、发放教材、回收教材、保管教材。图书馆作用发挥得越好,图书的循环使用率越高。据了解,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中央财政平均每年安排免费教科书资金达到160亿元,比原方案增加130亿元左右。同时,免费提供地方课程的教科书,所需资金由地方财政承担。笔者认为,投入一部分资金建设学校图书馆、配备合格的图书馆管理人员,从长远看,其投入产出效益将是十分巨大的。

 

二是缺乏循环使用教材的激励机制。对于学校来说,眼下既缺乏教材循环使用的具体条件,同时,又没有提高教材循环利用率的动力,毕竟教育学生爱护教材、回收教材、重新发放“旧”教材,花费的精力、投入的时间、面对的问题,远比把新教材发下去多,而学校这样做往往吃力不讨好。他们不会考虑到教材循环使用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不会把教材循环使用作为对学生进行节约意识教育、环保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的契机,而会滋生“反正是政府出钱,我那么积极去推行循环利用干啥”的想法。对于政府来说,虽然每年要为免费教材出一大笔经费,但同样,花一笔钱可以省去不少循环的“麻烦”,也就把节约、环保抛置脑后。

 

三是教材出版利益驱动不让教材循环。免费教材循环使用,叫好的是社会舆论,而最焦虑的应该是相关出版机构。过去多年来,教材出版发行,养活了多少出版机构,他们显然不希望看到教材循环率高而导致出版利益受损。因此,推行教材一年一版、不断修订教材,由此让教材从源头上失去循环的可能,会成为不少出版机构应对循环的“高招”,当然,他们会“发动”教材编写专家、有关行政部门,一起以教改、教材紧跟时代的名义修改教材。当然,我们并不否认,有的教材确实需要根据形势、政策、社会需要不断修改、修订,而更多的教材,其实需要较长的稳定周期。

 

由此看来,免费教材的循环使用,不但涉及到办学条件的配备、科学发展理念的确立,还关系到利益的调整。如果不打破教材出版的利益链条,没有科学发展观,并由此形成合理的机制、配备相应的条件,免费教材的循环使用,只能停留在理想设计,以及局部的点缀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