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生可能“绿色”求职吗?

(2006-12-04 22:54:06)

最近有学校倡议,大学生要“绿色”求职,要对简历瘦身。如果每个大学生都响应这样的倡议,结果固然不错,也许将由此改变当今大学生求职负担过重,以及求职造成的资源浪费问题。可是,大学生求职是一场信息不对称的博弈。造成大学生求职成本越来越大,开销越来越重的,并非仅源于大学生自己的攀比——而且简历的费用,只占求职成本的小部分,简历造成的纸张浪费远小于交通产生的能源浪费——单方面改变大学生的行动,而不改变用人单位的观念,这种倡议只能是一厢情愿。

笔者认为,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解决大学生求职成本过高、资源浪费的问题,必须直面以下四方面原因。

一是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由此导致大学生自我定位不清,以及盲目从众。一直以来,我们对学生成长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对大学生的求职指导,也始终停留在技巧层面、包装层面,而不注重引导学生客观分析自我,合理定位自己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而正因为自我定位不清,因此大学生在就业中便没有清晰的目标、没有明确的重点,便盲目出击,还美其名曰“广种薄收”——所有的企业说明会都要去参加,每一个招聘会都不放过,将一份简历复印上百份,装在公文包里,奔赴全国各地的招聘会,赶场子式分发给各用人单位。这有如地铁里专门派送购物名片的“雇工”,不管对方愿意不愿意,都塞上一张名片。

二是大学求职指导的极度纵容。在就业率压力下,大学在求职指导中不停灌输“抓住一切机会”的精神,而与此同时社会各种舆论关于“豪华”求职的宣传也不绝于耳。大学生之所以省吃俭用花大把钞票去复印一大摞简历,去购置服装,去照写真照,去坐火车、乘飞机赶招聘会,就在于我们一直向他们宣扬不计“投入产出”地“疯狂”求职,才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中,觅得生机。这种求职状态,已经制造出贫困生求职的新障碍——看到别人有钱去为职业奔波,家境贫寒者不由泄气;也已经制造就业的焦虑情绪——少寄了一份求职材料心中都不塌实,发了电子邮件还得快递上精美的纸质“推荐品”;还已经推波助澜出学生的豪华版、时尚版简历、自荐材料。

三是人才市场不健全。自从因特网发展起来之后,人们就一直呼吁进行网上招聘——至少在信息发布、材料投递、简历初审阶段可以如此——这既快捷、又省钱,但是由于受到诚信等诸多因素影响,近年来“有形”的现场招聘会依旧红火,而事实上,大家都明白,参加拥挤不堪的招聘会——前不久发生的将电梯挤变形的郑州大学生招聘会就挤进了3万学生——其实只能完成简单的材料投递工作,应聘者与用人单位招聘负责人之间根本就无法进行多少有效的沟通。如果能建立起用人单位与学校就业服务机构的有效沟通(以此确保学生材料的真实性),用人单位均采取网上收取资料与筛选材料的方式,那么,这可以多大程度节约学生的求职开销,为社会节约多少资源呢?但事实上,在有的高校,组织招聘会,作为了学校就业服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业绩;还有的地方,则把招聘会入场券作为生财的门道。

四是一些用人单位不尊重大学生的应聘行动。笔者曾经在一次招聘会上,看到有用人单位负责招聘的员工,把刚收来尚未阅读的学生简历摊开,铺在桌子上吃盒饭。有一些企业,甚至就把招聘会当作是免费的企业宣传机会。不少时候,大学生投递出简历、材料,往往是石沉大海,音信全无。用人单位的这种态度,更加重了学生们求职如撞大运,以及宁可错“投”一千,不可错过一个的心理。

当然,呼吁学生对简历瘦身,进行绿色求职,这一定程度会唤起学生的资源节约意识,并努力转变学生“过度包装”只关注求职技巧的求职倾向,告诉大学生简历不在于厚,而在于既要“简”又要“历”。但是,如果大学生没有对自身的合理定位,不采取适合自己的求职策略;如果用人单位不转变招聘模式,始终把招聘会模式视为择人良策;如果就业指导不关注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并由此进行个性化指导,而是将重点集中在求职包装、求职技巧上,将目标定在完成多少就业率上,那么,大学生的求职成本不可能下降,大学生求职造成的资源浪费,也不可能有效避免——试想,将一份本身4页的简历缩减为2页,再复印上几百份,有什么资源节约可言呢?而一个E-MAIL,两个文件,一个简、一个配附件资料,免费邮箱,文件多大,也不需要几分钱,最多是电费和上网费。这才是真正的节约与经济。但,这其中所需要的工作配合与观念转变,不知道未来几年能否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