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像奖就应遵循“本末原则”

(2010-04-20 14:45:49)
标签:

金像奖

郑钟海

娱乐

近日,第29届香港金像奖落幕,可谓无意外亦无惊喜,前几届一度风光的内地影人全军覆没、空手而归,几个重量级的表演奖项如最佳男主角奖和最佳女主角奖均被香港本土影人拿走;面对这样一张十分“本土化”的名单,金像奖前主席文隽就炮轰此次评奖结果“小香港”、“很排外”。

金像奖就应遵循“本末原则”

跟任何一项赛事、盛典一样,金像奖事后的是是非非、弹弹赞赞,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竞赛评比有赢有输,皆为常理之事,反倒是一味地无理取闹或阿谀奉承,才是最为致命而变态的。可以想象得到,文隽胸怀如海容纳百川、目光似鹰高瞻远瞩,认为评奖机制必须规避“人情票”、赛果应当“泛香港”,这似乎都是无可厚非的“就事论事”,殊不知,个中的弊端却是潜在的、无厘头的、无病呻吟的,完全悖逆了“本末原则”。

 

如你所知,香港电影金像奖跟台湾电影金马奖、大陆电影金鸡百花奖并称为华语电影最高成就的三大奖,创办之初,金像奖已经立足于香港本土,并逐步打破层层壁垒完全接纳来自台湾、大陆以及全球华语电影作品,从而奠定了在华语电影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超然地位。由此可见,“立足香港”乃金像奖之“本”,“发展港外”才是金像奖之“末”,这既符合1982年创立金像奖之初衷和憧憬,也有利于本土化电影的蓬勃发展以期为华语电影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隽所谓的“小香港”,弦外之音就是诟病金像奖太过注重“人情票”,独尊香港影人和香港电影,轻描淡写了港外影人和其作品。怎么咀嚼怎么觉得文隽的酸味弥重、口味失调?难道不是吗!君不见,金马奖不是以台湾影人、电影为主吗?金鸡百花奖不是也以大陆内地影人、电影为主吗?翻翻历届获奖名单,“本土影人”不是绝对性地超于“异地影人”的吗?不然,又何必多此一举地在某某奖前写上某某地域名称呢,索性来个“大一统”的电影奖盛事,岂不更加富丽堂皇、排山倒海?莫名其妙,不知所谓!诚然,力挺“本土化”,并非意味着孤芳自赏或目不见睫地摒弃他人,单从这次金像奖入围提名单和过往内地影人连续几年“霸占”影后宝座的情况来看,就知“很排外”无非是一种臆断。

 

要知道,一个赛事若没有主次之论、轻重之分、简繁之别,老想着兼而有之、面面俱备,十有八九是难成气候的;换言之,鸡群里没有鹤,何以与众不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