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锋,请勇于为己“解咒”吧!

标签:
刘小锋郑钟海娱乐 |
素有“荧屏第一小生”之称的刘小锋,曾在多部影视剧中担任男一号,是不少观众心中的“银幕硬汉”;同时,他也是圈内有名的多产演员,光是在2009年他就先后主演了《红色电波》、《相伴》、《尖刀》、《湖光山色》等多部影片。尽管如此,刘小锋似乎无法像孙红雷在《潜伏》那般幸运地大红特红,奇乎怪哉,令人扼腕叹息乎?其实不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如你所知,一个明星艺人的走红,并非传说中那样的“一夜出名”;这年头,奇迹会有,但几乎等于零,所以,出名是建立在熬了一千零一夜之后的“某一夜”,这就如同那个吃饼的故事,若没有前九个饼的垫肚,第十个饼哪会管用呢,正所谓没有量变的准备,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
细细掂量,刘小锋像个魔术师似的,先后出演了电视剧《重庆谍战》的秦敖、《敌特在行动》的陆飞、《蓝色档案》的贺德彪、《红色电波》的刘永强、《相伴》的赵洪山,电影《七彩马拉松》的金秋成、《盘尼西林1944》的高家驹、《英雄虎胆》的曾泰等等,而对每个或正或邪的角色,他都游刃有余且收放自如,可谓可圈可点,让人折服!
由此可见,刘小锋完全具备着“红”的量,似乎就差那个“第十个饼”了;同时,咱们也不难看出一点:刘小锋所塑造的荧屏角色,大多数是军人或跟军人有关的,也难怪有人戏谑之“拥‘军’到底”,正如他所说的“如果你塑造了一个成功的角色,就会被锁定成一系列的形象之一”。仔细咀嚼,这仿佛是个美丽的诅咒一样,似乎不能也不敢轻易化掉解除。
这不仅让我想起一件与刘小锋此话或天马行空或千丝万缕的事情:2003年,为了出演《双雄》,郑伊健剪掉了长发,有个迷信的讲法,是觉得因为有了长发,才让郑走红了,随后记者问之,他答道:有了实力,就不用长发盖脸了。外人有所不知,按香港人的说法,郑的脸短些,影响到他的运气,所以留长发遮脸能挡煞,系列电影的古惑仔让其大红大紫。而事实证明,郑伊健剪了长发,依然星途灿烂,大破那个所谓的迷信。
折兑一下,刘小锋至少也应在心理上做好为自己“解咒”的打算了。尽管哲人有云“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但问题的关键是,已保之业根深蒂固时,作为求上进、多发展的他,应当也必须遵循“攀登艺术高峰”之规则,竭力更新心态和确准奋斗目标。
另外,在“求变(特指角色上)心理”成熟时,刘小锋更应该做好“必行”准备,一旦物色并碰上好导演好剧本好角色,二话不说,粉墨登场,好比枕戈待旦的战士,战机一旦成熟、目标一旦锁定,一触即发,百战不殆!
古有叹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道出无尽惆怅和哀怨,实乃千古悲哀!庆幸的是,那个朝代的那种悲哀俱往矣,眼下是个“双百”绽放的年代,没有什么怀才不遇,只有半途而废;没有什么寂寂无名,只有固步自封;没有什么功亏一篑,只有一蹶不振!
金鸡新科影帝吴刚,面对迟到的“封王”扬名,显得是那么地激动而平静,因为这漫长而短暂的24载默默无闻,因为这从话剧到影视的蜕变,因为坚信这一步一步的“熬”终不会白费;换个角度来看,刘小锋何愁之有?真红,不过是早晚的问题罢了,最重要的是,在已知积攒了包括“东风”在内的各种能力后,在面对再次破茧成蝶的“蝶变”,只要刘小锋拿出了破釜沉舟的气魄和决绝般的果断,他之红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