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题目也“娱乐”?

(2008-06-14 18:23:38)
标签:

高考题目

娱乐

周杰伦

方文山

郑钟海

据悉,今年山东省高考基本能力测试考题中,有以周杰伦作曲兼演唱、方文山填词的《青花瓷》中的歌词来考查学生对中国瓷器悠久历史的了解程度,使得不少考生倍感惊讶。诚然,周杰伦的歌曲被纳入考题绝非大姑娘上花轿头一遭,算上《听妈妈的话》和《上海1943》,此回已是第三次了。

 

有说人,这表明了周杰伦和方文山的影响力绝非一般;也有人说,这说明了语文、历史老师颇为欣赏歌词的内涵,从而对之垂青。但于笔者看来,个中味道很是怪异,越琢磨越觉得不对劲,疑窦一串串:敢情眼下出题老师也是“流行之人”,非得赶上这“娱乐”的路子?或者是,他们想给严肃呆板的高考掺上一点“娱乐兴奋剂”,让考生也跟着娱乐娱乐?倘若真的想着考查学生对中国瓷器悠久历史的了解程度而才相中此歌词,那么,请问一声,像曾经挑刺找茬《青花瓷》中有谬误的马未都这类中国著名的收藏家、鉴定家们——暂且不扯上个人颜面,那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准、权威名誉何以安放?好说歹说,人家也是一专家,摆着不用,这不是埋汰人家的才华吗!

 

就眼下而言,可以想象,专家的所谓“陶瓷历史资料和数据”还真的赶不上一首红遍大江南北的《青花瓷》,撇开专业和权威不说,在这二选一中,估计会出现一边倒地挑中《青花瓷》来当“陶瓷历史考题”,理由是不言而喻的,唱的是目前红得发紫的万万年轻人心目中的偶像周杰伦,更重要的是,来对付这考题的正是年轻人。如此看来,出考题的老师非一般的人,个个都是“与时俱进”的主,深谙众人口味之道;换句话说,出题老师绝对没必要给考生拍马屁,但却有奉承娱乐之动机、猥亵高考之嫌疑!

 

必须得承认,作为对陶瓷很业余的方文山,能写出依稀透着陶瓷味道的《青花瓷》,的确不易,尽管先前马未都剑指方文山“不懂陶瓷”,但方依旧没有遭遇贻笑大方之群攻,因为很大的原因,方不是一本正经地写陶瓷,而“青花瓷”仅仅是这首歌词的一个道具而已,歌词里彰显而含蓄地讲述着一个婉约、动人的江南式的爱情故事,如此缠绵,如此缱绻,让人完全忽略不计“何谓正统陶瓷历史”。所以,当有专业人士质疑《青花瓷》的“专业性”时,方文山倒像个高僧一般,稳当地行走于甚嚣尘上的“少数杂音”之上。这一层剖析到此,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一个事实:《青花瓷》仅仅是一首穿着“陶瓷衣裳”实则挨不上“正统陶瓷历史”的流行歌曲,仅此而已,别无他意!既是如此,出题老师岂能如此儿戏地对待需要“正统陶瓷历史”来引发的高考题目呢?!误人子弟,应该就说大了,搞不好还是上纲上线,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出题老师乐于瞎凑流行歌曲的热闹!

 

王小波在《我看国学》中举过一个例子:二战期间,有一位美国将军深入敌后,不幸被敌人堵在了地窖里,敌人在头上翻箱倒柜,他的一位随行人员却咳嗽起来。将军给了随从一块口香糖让他嚼,以此来压制咳嗽。但是该随从嚼了一会儿,又伸手来要,理由是:这一块太没味道。将军说:没味道不奇怪,我给你之前已经嚼了两个钟头了!

 

无疑,出题老师也是喜欢嚼口香糖的,而且还是已经被人“嚼了两个钟头”的那种;更遗憾的是,他们原本觊觎能嚼出个新花样来,不料,牛肉干味道没嚼出,倒先把自己的舌头给嚼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