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当代戏剧的窘境

(2010-07-23 10:55:00)
标签:

美国戏剧

文化

分类: 文心影踪

http://www.thestranger.com/binary/e173/theater-magnum-500.jpg

美国知名独立戏剧人Mike Daisey去年推出一个戏剧叫“How Theater Failed America”,这是一个单人演出的独白剧,大概因为直抒胸臆,直击现实,打动了美国很多观众,引起了难得的全国媒体关注。从网上查不到戏剧的剧本也暂时看不到视频,但从Mike Daisey更早时候写的同名文章“Empty Spaces, or, How Theater Failed America”http://www.thestranger.com/seattle/Content?oid=503829 中,的确也能瞥到美国当代戏剧艺术在商业大潮和公司化进程中所遭遇的窘境:

美国的戏剧艺术,从来是没有政府扶持的,一般都靠民间个人资助。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美国戏剧一度发展迅猛,观众、演员、评论人之间互动频繁,地方剧团十分活跃,出现了不少戏剧大师。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戏剧市场不断萎缩,美国的戏剧艺术家,特别是个地方的独立艺术家,获得的工资越来越少,地方剧团早已解散,需要四处打零工,演出商常常靠包装大城市明星到各地巡演来赚钱,使得地方观众对于本地演员越来越不感兴趣(就和体育一样)。这种做法,导致很多优秀的中年独立艺术家不得不放弃坚持了一辈子的戏剧梦想,否则无法养老。美国戏剧表演人才,因此只有向影视靠拢才能更好地发展,否则就只能“随着戏剧的大船一起沉没”。与此同时,非营利性艺术组织的机构也越来越复杂,人员越来越冗杂,为了更好地给剧团融资,也就是从越来越老的富人资助人那里得到稳定的支持,他们也必须维持不成文的现状,就是保持戏剧演出的“高雅性”,不敢降低票价让社会边缘或底层人士一拥而入,同时,为了从电脑、手机、游戏、影视那里争取眼球,他们必须付出高昂的广告费用为演出争取观众。事实上,35岁以下的观众仍然很难走进剧场,一代人的兴趣早已和从前迥异,这些机构只能越来越庞大、越来越商业化,才能让戏剧这个品种本身在市场上仍然维护一席之地。

Mike写的这篇文章,得到了很多美国戏剧资深爱好者的回复,有人表示悲伤,对20世纪奠定的美国当代戏剧运动最终没落如此感到十分难过,有人表示无奈,认为美国当代戏剧确实正在丧失艺术批判性和独立精神,只能沦为商业化的牺牲品,也有人表示,现实既然无法改变,艺术家最好争取自己组建家庭式作坊,自导自演,争取自己的观众(Mike本人也是如此,和夫人组建的两人剧团四处演出),要不就去影视界发展,总之不能怨天尤人,还有人从观众的角度说,本土艺术家的缺失,将导致地方文化原创力的萎缩,从纽约空降的艺术家,和当地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呢?

——以上所说的美国戏剧,是指音乐剧和娱乐喜剧以外的,以动作和对话为主的当代戏剧,重在汲取最新艺术创作理念和反映当下社会思潮的思辨类戏剧。这种戏剧是否存在,是一个地方文化是否有足够更新和原创动力的标志。美国面临的窘境如此,中国的形势也不容乐观,小剧场的市场之小,地方根基之弱,深度之缺乏,个性之薄弱,标志的也是文化本身的一种营养不良,一种甜腻的虚胖,一种缺少风骨和层次的懒倦,甚至是一种低级趣味的传染糜烂。“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如果不能兴观群怨,只能虚情假意,没有独立思考,只为起哄赚钱,诗也就不能称之为诗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