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回国,一大清早,时差没倒过来就打开了电脑。沐浴着窗户旁暴雨和明月交替滋润后的空气,不知怎的突然来了兴致,丢下手头一堆的工作计划和设想,象个无所用心的旅客一样,先在网上博客里面闲逛起来。
其实看博也是要有勇气的,因为按自己某些时候的状态,看到这网络上琳琅满目的写手,不免会生起攀比心和自卑心,继而想到自己无才无彩,清淡如水,长期占在这网上混下去恐怕没什么前途。不过现在大概因为读完了《高僧列传》简写本,又加上刚下飞机的缘故,忽然也觉得简单而愉快起来。只要时间安排充裕、到处学学、找找文字感觉,也没什么的嘛。用这次出访时团员们每次换下西装时的说法:“卸下姿势”——一个人内心的信仰和追求,也许并不必挂在每篇文字上,多了解不同风格,翻翻不同人生,在我策划的几个网站、项目和构思的作品之间逐渐找到联系、形成互动,应该会很自然的。
顺着当天的特写,先后看了彝族诗人沙马、时事评论家杨禹、和最著名的老徐博客,果然感到了很真切的丰富和赞美。“老徐”的父亲和奶奶竟是湖南人,其影响在徐导身上十分深刻,难怪其自我勉励、自我检省、直率干脆的亲切与我省风格如此相似呢。其谈到的电影制作之难易,毫无架子,也是我等入门之人的极好鼓励。
博客和博士原来也是有相似之处的,都是从资讯的大海、派别的森林里面吸收最适合自己的养分,最后形成自己的“话语”。话语连着思想,思想连着心灵,最终哪怕只能表现出八分之一的冰山,如果能象老徐说的,“通顺”地表达自己,乃至为学术做点添补增删,为事业做点铺垫,或者在博客的江湖里,为大众文化加点内容,还真是挺不错的。
回家便吃到爸爸做的萝卜排骨汤,又看到两猫雀跃追逐,和阳台上植物的疯长,两周的时间,顿时化成衷心的感激。此时此景,用老徐的风格恐怕最合适,那就是感谢、感谢、再感谢!不用担心是否用了感叹号,是否表现得象小女孩。感谢,在口也在心!
前一篇:小妇人,7月6日随笔
后一篇: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