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儿童电影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2001-11-12 21:57:45)
分类: 王崴影评

谈儿童电影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一般来讲,儿童电影绝不能只是拍给儿童,只有儿童爱看,别的人都不感兴趣――这样的电影一定会卖座奇惨。因为普通的家庭就算再爱孩子,再拿孩子当宝贝,也不大可能领着孩子上电影院,看一部自己会一直睡下去的电影,除非这个孩子又哭又闹要求得很厉害。而据我的观察,小孩子很少有为看一部电影哭闹得很厉害的事情,因此这样的电影既赢得不了大人,又争取不到小孩子,收不回票房,一定会亏本。

 

其实这个道理美国人早就知道了,所以好莱坞在拍儿童片的时候,用意绝不仅仅是给小孩子看,而一定要让成人看了也很喜欢,很感兴趣,以此来吸引一家子,这样一下子就是三张票,大大增强了盈利能力。因此我们看到美国的那些儿童片,动画片,都觉得非常喜欢,即使我们现在已经二三十岁了,从生理年龄上不属于儿童了,看中国的儿童片和动画片已经昏昏欲睡了,但是美国的儿童片仍然让我们感到喜欢。

 

其实小孩子一般来说还是比较好蒙的,当然这局限于一定年龄之下的小孩子,而且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个年龄阈限正在不断下移。八十年代的时候,大概十一二岁的孩子还可以用粗制滥造的东西骗过去,我记得那时候我和我的同学朋友们第一次看《黑猫警长》,感觉仍然很兴奋――现在我看这部动画片已经成了一部垃圾。九十年代的时候这个年龄限发生了一次大大的下移,起因是对于外国动画片和大片的相继引进,小孩子开始变得不好骗起来。那几年好象儿童片也大大减少,以前的儿童片虽然很差,但象《红象》《扶我上战马的人》这些,每年总还有那么几部,让我们的儿童节言之有物。九十年代后谁也不想拍儿童片了,都去拍一些很前卫的东西,把眼光瞄准世界大奖。

 

但是动画片还一直在拍,换句话讲一直在骗。但是小孩子已经越来越不容易上当了,当然上当的仍然还有,但是限于对于外界信息了解有限的家庭,或者非常小的年龄段――因此我们的动画片还有市场,至少我就不止一次地在书店里看到,有小孩子奶声奶气地要大人给他买“小头爸爸和大头儿子”什么的。

 

动画片的话题扯远了一些。现在想一想儿童片到底该是什么拍法,怎么拍。根据我的理解,我们的国产导演似乎一直有这样一个认识,即儿童们有一组和大人完全不同的,相对独立的话语体系、发音体系和行为体系,为了拍好儿童片,就必须非常精确地把这些体系在银幕上重现。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情况,电影里的小孩子为了表现他非常非常可爱,非常非常天真纯朴,就让他们说一些非常弱智的话,做一些非常二百五的事情。这种弱智和二百五很长时间里似乎是不分年龄的,比方说我就曾经在一部片子里看到这样的情节:一个男子(工厂的工程师)躺在公园的长椅上睡熟了,一个母亲领着自己的女儿走过来,该女儿的身材完全发育成熟,年龄绝不会在十六岁之下――与此同时她的手里抱着一个布娃娃。下面是她们母女俩的对话。女儿:妈妈,你看,大麻花(指着工程师当枕头用的麻花盒子)


母亲:别动,那是叔叔的大麻花。
女儿:妈妈,叔叔一个人多孤单啊,我让布娃娃抱抱他罢。(把布娃娃放在工程师的头边,布娃娃开始唱歌。。。)

 

写出这样对话的编剧应该去下地狱!其实小孩子,尤其是今天的小孩子,一个个都精着呢,什么都明白什么都懂,有的时候知道得比大人还清楚。小孩子的心眼其实是很多,算计得也很精――问题在于很多大人不知道这个,或者知道了而不愿承认。中国儿童片的失败,实际上是失败的中国电影和失败的中国教育的私生子,是双料的可耻。

 

事实上随着经济的发达,儿童变得早熟是一种正常现象,你不承认也没有用。而我们看美国、看香港和台湾的儿童片,在这些经济发达地区,他们对于儿童的早熟是持一种很现实主义的态度。所以在《小鬼当家》,在《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在《一一》这些电影里,那些孩子根本没有故意做得很奶声奶气,或者非常爱撒娇,非常爱嗯啊哼,那些小孩子都很严肃,很独立,很负责任的样子,完全是小大人。

 

有人说不应该让孩子表现得很小大人,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应该说不可以让孩子表现得象大人一样虚伪,比方说明明捐钱是为了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却对着镜头故意说我们是为了祖国的教育事业这一类的废话。除此之外让孩子表现得象小大人一样并无不妥。事实上我们以前的一些优秀作品,里边都是很注意把孩子变成小大人表现的。比方说《红灯记》,那里边就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而李铁梅也唱了一段“我家的表叔数不清”,以此来表示她很早就接受革命的熏陶,革命自有后来人这样的主题。而在电影《小兵张嘎》里,小主人公也很早就以坚强的抗日战士的面貌出现,在敌人面前毫不屈服,一点也没有弱智和二百五的举动,没有疯疯癫癫地说什么大麻花,没有嗯啊哼啊的扭呢作态。事实上中国的小观众以及小观众的父母也是接受这种银幕上的小大人形象的,觉得很小的孩子就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这种表现方法并无不妥。

 

唉,其实小孩子真的是很难伺侯的。他们的欣赏水平实际上很高,当他们看见自己在银幕上被大人编剧和导演表现得像个傻子一样的时候,我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会感觉非常愤怒,并且失去对国产片残余的一点好感。我们的电影好象很注重表现孩子可爱的一面,其实小孩子也是有很多方面的特性的,其实我们的电影真的也可以写一写这样的小孩子,说不定反而可以非常卖座――把小兵张嘎和现在很多儿童片拿来比较一下,谁高谁低很容易判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