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看中国中产阶级收入的定义
(2011-04-20 16:09:51)
标签:
个税中产阶级起征点税率财经 |
分类: 政经商银 |
2011年4月20日周三
中国终于出台了个税改革。起征点从2000元调到3000元每月。取消了15%和40%的税坎儿。说实在,这个所谓个人所得税改革,改得1很轻描淡写。
由于这几年来房价和物价飞涨,而中国普通民众的工资却基本没有什么增加。国家也是为了减轻老百姓负担,并且想刺激一下国内消费,拉动一下内需。因此决定出台这个个税改革。只可惜。中国税收基本上都收在了老实打工的人身上,包括在中国打工的老外们,因为工资税收是逃不了的。而真正的千万亿万富翁,他们交了多少税呢?
在任何国家,中产阶级以及以上的群族,才是拉动内需的主力军。而中产阶级一般绝大多数都是属于“打工一族”。如果国家要为中产阶级减免税,首先要看看中国中产阶级收入定义。
如果一定要找一条线来划出个中产阶级的最低收入,那些月工资在7千以上的群族也许勉强可以算。夫妻两个的话,家庭收入就要有近1万5千元。按照现在中国物价,这个收入群体在一二线城市大概可算是中产阶级的最低底线收入了。虽然中国收入达到七千元以上的人不多。但能有实力为内需做出些许贡献的,还真就指望这群人。
在个税条款出台后,据说70%的民众认为月收入起征点3000元实在太低了,应该改为5000元。如果这个统计正确,那么把月收入7000元作为中产阶级的底线还是比较可靠。我们可以参照国外个税起征点和中产阶级收入比率来估算。
美国个人起征税点现在约不到1万美元(年收入,下同),最高税率是35%(中国最高税率是45%)美国家庭中线收入(不是平均收入)约为4万5千美元。也就是说美国夫妻二人平均个人年收入2万3美元,是个税起征点的2.3倍(而美国贫困线一家四口收入为2.2万美元。夫妻两人平均收入和美国个税起征点差不多)。
参照这个计算。以国家出台的月收入3000元个税起征点来算,中国的中产阶级月收入应该在6900元,差不多7000元月收入。而按照刚才民意调查来看,民意认为起征点应为5000元月收入,那么中产阶级的月收入标准应该是1万1千元以上。
由此可见,把中国中产阶级最低收入定位为月收入7000元以上比较合理性。不过民众的感觉是,在中国一二线城市生活,月收入在1万以上才算是中产阶级。的确,如今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小夫妻一个月2万税前收入,买房子还比较困难。
国家不仅仅应该提高起征点(应该在5000元),而且新的7级递增税率也应该考虑适当减少。美国在西方属于福利较低的国家,中国也是低福利国家。因此,中国的个人所得最高税率(45%)不应该比美国的个税最高税率(35%)还高。
和国外不同的是,在中国,赋税负担最重的却是那些打工的中产阶级,而众多千万亿万富翁们纳税比例不高,迄今没有一个清晰的比例。而美国1%的高收入者的个税占了美国总个税额的38%,基本实现高收入者多缴税。
那么作为起征点3000元月的收入,在今天中国是个什么概念?
曾经一度,月收入3000元在这些一二线城市,在2005年之前也许还能算中产阶级的底线收入标准。如今随着房价每平米上万,以及教育医疗费用和物价飞涨的局面。如今在这些一线二线城市,月收入3000元的生活都成问题,更别提结婚成家买房养孩子了。现在,农民工和低收入者,他们现在的月工资都上不了3000元。甚至很多大学生刚毕业后的月工资,在二、三线等以下城市的收入不过只有1000到2500元不等。因此减免税与这些低收入群族,不管是农民工还是毕业生,可以说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参照美国的个税起征点(略低于1万美元)以及贫困线(1万1千零美元个人年收入),那么按照中国新出台的月收入3000元的个税起征点,众多月收入在3000左右或者以下的,属于中国社会贫困线以下的收入群体,他们租房子、工作、教育、看病等等,需要政府的救助才能生活。
3000元月收入曾经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底线收入标准,而今在中国却成了贫困线的代名词。
随着2004年以后房价、物价、看病教育费用的飞涨,工资增长几乎没有,中国中产阶级数量事实上一直在逐年迅速萎缩,而且压在他们身上的赋税负担丝毫不减。这也是为何中国无法真正实现拉动内需的原因。
把个税起征点调到3000元虽然是个进步,但这个幅度还是太小。低收入者得不到实惠,而中产阶级的收入也没有因此提高多少,根本不足以发挥减免税对经济的刺激和鼓励中产阶级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