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小人得志
(2011-04-04 10:42:19)
标签:
小人得志小人君子周易易经剥削否泰文化杂谈 |
分类: 儒释道医 |
2010年4月4日周一
小人得志,是让很多人感到无可奈何的一句感叹。眼看着小人得意洋洋,统治一切,却无可奈何。其实,小人得志也是天意,是阴阳变化消长的一个过程,因而不可避免。
很多人说,小人其实很好辨认。此话不假,小人之行为,在小人未得志的时候,很好辨认,君子可以让众人看清小人之为,因此大局好控制。然而,一旦小人得志,对君子来说则处于不利的地位,是非明白不那么容易说清楚了。道理很简单,小人得志后,对于大众来说,似乎君子道成了“伪道”,小人之道成了“正道”。众人会拥戴跟随小人之道而冷落、羞辱、甚至打击正道之君子。
《道德经》云,下士闻道,大笑之。当正道被社会嘲笑的时候,也就是小人之道横行的年代。
说起以假为真,大家的感受就太深了。比如,中国房价节节高企,却依然会有专家说房价稳定攀升对国家经济发展举重轻重。虽然有识之士多次呼吁高房价对经济与民生的巨大危害、房价一定要降,然而实际上得到的回应却是继续上涨、还是要上涨,因为经济发展必须要保持房价继续涨,因为中国土地资源匮乏,所以中国房价比欧美日发达国家高是必然的、合理的。这种似是而非的言论,都是小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振振有词而混淆言论。尽管中央政府再次三令五申要求降房价,但房价还是继续攀升,证明了“小人得志”、小人之道横行之际,正道消退无力,对之无可奈何。
老话说,否极泰来。这句话源头来自于《周易》中的两卦。组成的“泰”的卦相,天在下,地在上,意思为,由于天下而地上,两两相交亨通从而孕育万物,社会进入富足和太平盛世,民众安居乐业。为何能有太平盛世,前提是天地相交,犹如一家公司,老板和下属们能相互交流,及时处理问题,同心同力发展,公司业绩才能持续蒸蒸日上。
而“否”卦则不然,还是天地之相,只不过这次的卦象,是天高高在上,地在下面,天地不再相互沟通交合,天地之间出现了“滞涨”,天不知地,地不知天。比如公司内,老板不知道员工的问题,员工无法和领导交流,领导自以为是,不顾员工意见,结果上下沟通出现阻隔,导致公司营运出现问题。
否极泰来,本意是不好的事情之后,君子的好日子会来到。其实在易经中,否和泰两卦的顺序,不是先有否,再有泰,而是先有“泰”,而后有“否”。“泰”的巅峰之后,骄傲自满,导致“否”。
体育界这种例子极多,诸如曾经为80年代中国带来无比骄傲的中国女排,在连续夺得五次世界冠军之后,骄傲自满,技术上不再精益求精,固步自封,队员与教练不合,结果1988年惨败汉城好运会。经济界最典型的是日本,80年代末期日本经济达到了巅峰,东京股市成了世界第一大股市,日本房地产价值达到天价,一个东京房地产价值能买下整个美国,日本经济管理理念成了世界管理界新的“圣经”。骄傲自满之后,日本经济1991年突然崩溃,房地产连续跌了20年,银行业等出现巨额亏损。而今日本房地产业已经萎缩到了1982年的水准,负资产的房奴们至今还在苦苦挣扎。银行零利率连续了20年,至今不见好转,经济一蹶不振。
易经在“泰”卦后,立刻来了“否”卦,其实是一种严重的警告。如果不能很好处理好“泰”,那么泰之后的否,其教训将会来得非常快,后果非常惨重。
泰之后,否为何会如此突然到来,用易经的话解释,其核心原因,就是小人当道。用周易中的判词,所谓否,“…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
在这种情况下,《易经》对君子的建议,“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也就是说,小人当道之际,君子要用德行约束自己的行为而避开潜在的祸害,不能盲目去追逐名利。如果君子在小人当道的时候追逐名利,以正道与小人硬碰,必然招致灾祸,如果屈从名利诱惑,那么君子就必须屈从小人之道,偏离正道而祸害社会,之后会遭到天谴大祸。
在小人横行的社会中,老百姓很容易被迷惑。一切正的,成了反的,一切假的,成了真的。用一句时髦话说,不会写作的成了作家,不会唱歌的成了歌星,不会演戏的成了影星,什么都不会的人成了老板,持续高涨的物价成了符合经济规律的合理物价,欺诈哄骗一族成了本领高强、万人仰慕的社会精英,等等。这些现象不是现在社会所独有,在其他历史时期,其他国家,都有类似的社会现象。其问题所在,君王被小人们的“泰”平盛世所蒙蔽,还以为自己国家处于“泰”的阶段,根本不知道社会发展,已经从“泰”滑向了“否”的阶段。
对于有志之君子,“否”这个小人横行的阶段,也是最好锻炼自己的时期,在否卦中的“包承”、“包羞”,即再包容一切、承受一切羞辱、污蔑中,锻炼自己的身心。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上古舜帝,舜在继承尧的王位前,一直忍辱负重,被家中父母兄弟等欺辱,甚至承受了多次生命危险,最终他的德行感动了尧,得以继承王位,成为一代明君。韩信不得志时受到胯下之辱,也是经典故事。
对于君王来说,要解决“否”卦的问题,首先必须要保持清醒,回归正道。回归正道,需要志同道合的君子配合,因此“否”卦之后,就是“同人”之卦,所谓同人,后来变异为的“同仁”,也就是说,君子道同而合。君王启用正道君子,才能解决“否”卦中天地不通的问题,上下各得其所,九五王位用乾健,六二柔位用坤阴,所以“同人”卦的周易判词,“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君王启用正人君子为同人,从此天地相通。“同人”之后,便能出现“大有”。
为了维持这种状况“同人”和“大有”,易经随后推出代表了中国文化核心价值的一卦 – “谦”。谦,即谦虚。而谦虚之后,便是要君王“多接触民众”,此时虽然小人暂退,但他们还是寻机而动,蛊惑其中。因此《周易》辅之以“临”、“观”卦象。明察秋毫,随时保持天地相通,以礼教哺育天下,并对观察到的恶行处以适当的“刑罚”。
如果否之后,君王不能及时适当处理问题,那么上三阳下三阴的“否”卦之后,便要进入更为可怕的上一阳、下五阴的“剥”卦。
剥,用今天熟悉的说法,可以延伸为“剥削”。一个社会到了这一步,小人不再是得志的问题,而是猖狂之极,贪婪横行,剥削极致。一个王朝到了这个阶段,财富高度集中在极少数人中,税赋日增,重利盘剥,民众贫困不堪。为了增加王朝收入,无论古今中外,到了这一步,君王会把民众基本生活物资,变成了稀有贵重之物,老百姓不得不拿出最后的血汗钱,为了生存,受到层层剥削,直到揭竿而起,改朝换代(见后文“复”卦)。
剥卦的前三个阶段,易经使用象征手法诠释“剥”,先从老百姓的“脚”剥削,慢慢剥削到安稳的“床”,最后剥削到人的“肌肤”,把剥削的残忍和本质充分展示,唯一能躲过被不断盘剥的人,就是隐居而不失天道的君子,但此时的君子,仅能做到独善其身。可见后世独善其身这个定义,实质脱胎于“剥”卦的第三爻内涵。
剥卦的第五爻是幼弱的君王,宠幸一群小人。在剥卦的最后一爻(最后一步),剥卦警告君王,此时必须立刻清醒,不能独享搜刮来的硕果,而是应该将财富还归民众。因此,剥卦的总判词为“上以厚下安宅”,意思是,君王必须厚赐民众,易经原文中特别突出了“安宅”二字,也就是让民众有房子住,有生活安全感,防止被再次剥削。
如果剥卦中的君王继续无所作为,天道也不会让小人之道继续长久,因此“剥”卦之后,便是“复”卦,复卦的卦象,是雷震大地的组合。阴极而阳生,一阳生于五阴之下,便是以雷霆之震,颠覆了“盘剥”,天地变色,冬去春来,惊蛰一声雷,万物复苏。
由此可见,太平盛世,尤其要注意的是“泰极否来”,要保持谦虚好学,不要夜郎自大,自以为是。一旦一个人在自己的巅峰时期,刚愎自用,目空一切,闭关自守,那么就会被小人利用,为小人谋福利。
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公司的老板,一个国家的领导人,都不可避免会出现被小人蒙蔽的一刻。因此领导人要保持“谦虚谨慎”,一旦发现小人作乱,要启用正道君子,提倡正德,时刻观察小人的蛊惑,并对不良言行,以正道而处以刑罚。如果不接受教训,继续为小人蒙蔽,以假为真,把小人当圣贤,不体察下情,不启用正道之君子,那么自己将不可避免走向了“剥”卦的道路。
虽然剥卦凶险之极,君王已经被小人环绕,远离君子和民情,正人君子远遁。但只要能以“上天有好生之德”惊醒自己,轻君重民,效仿“文景之治”,修生养息,悬崖勒马,还是可以能够转危为安。
治国如此,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当一个人处于事业顶峰,不要以为自己成为所谓英雄或精英而忘乎所以。要知道学无止尽,谦虚招益,傲慢受损。如果总是生活在荣耀中,夜郎自大,自傲自满,总有一天,过去的手下败将,可以成为领头羊,曾经的风云人物,会跌得惨不忍睹。
曾经的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因为做事合乎天道,勤奋刻苦,谦虚谨慎。可是,一旦功成名就,自大自满,曾经的英雄也会落入小人之道。虽然落入小人之道的英雄,靠着过去的老本,多少还能持续兴旺一时,但小人之道,本质上为了满足自私自利而损害大体,因小失大,竭泽而渔,故而终归不能长久。
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做事要合乎天地大道,才能真正达到长盛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