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训名单看女排接应对战术体系的影响

(2011-04-01 20:24:16)
标签:

女排

排球

综合体育

周苏红

李娟

殷娜

邱亚楠

米杨

王娜

体育

分类: 体坛博弈

今年女排联赛即将进入尾声之际,传来了集训名单。原来期待“黄金一代”的冯坤周苏红都没有入选集训名单,一直被看好的接应曾春雷杨舟进入名单却不随队训练,基本可以说无缘国家队了。李娟退出国家队,殷娜毫无疑义地进入国家队,也是意料中的。平均年龄下降了,85年出生的队员作为核心,这是教练俞觉敏的想法。

 

中国女排近年来一直摇摆在“周苏红”的阴影下,这个话题说白了一直是中国排球的心病。在接应这个位置上,黄金一代中国女排可谓成也苏红,败也苏红。问题不是周苏红带来的,而是中国排球的理念造成的。

 

接应到底是该走周苏红那样全面路子?还是走带有强力色彩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排球。从传统上,老女排的陈招娣、郑美珠、巫丹五连冠一代,接应都是技术全面型的,更明确说,接应的首要任务是地面,其次是进攻,陈招娣进攻极少,主要负责地面,到了郑美珠时代,不仅防守一传依然绝伦,进攻色彩开始浓烈了起来,到了巫丹时代,接应进攻防守超级均衡,达到了一种极致境界。

 

周苏红延续了这个传统,只不过和老一代女排接应相比,周苏红在全队的战略攻防枢纽的分量更重。原因很简单,老女排时代场上没有自由人,除了二传人人必须会一传,六个人的防守都必须达到如今自由人的水准,因此每个人地面压力相对小,而周苏红则不然,黄金一代的一传已经出现了分工,铁三角是一传防守核心,而核心中的核心是周苏红,此外周苏红还必须负担起一传后大范围跑动进攻及牵扯对方拦网来掩护主攻进攻的任务。2004年奥运周期,黄金一代队员的技术相对现在的女排队员们要全面得多,主攻杨昊和王丽娜虽然一传能力不如铁三角,到底能自保还行。

 

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刘亚男退出了铁三角,杨昊李娟承担了一个主攻位置的一传,而对焦主攻王一梅是没有一传能力,同时自由人张娜因为伤病状态大幅度下降,过去清一色欧美的大力跳发球被更容易破一传的跳飘取代,同时中国女排场上能把一传接到精确到位的队员再次减少,即便是周苏红的一传到位率其实也下降了一些,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更重的一传负担落在了不能下场休息的周苏红身上。随着周苏红出现伤病,欧美队员也越来越熟悉中国女排这套教科书的进攻套路,中国接应的进攻能力急速下降,基本上成为了场上的第二自由人。前排三点也成了两点攻,故而影响了前排快变效果,后排进攻又没很好利用,导致中国女排04年后成绩的滑坡。08年北京奥运的铜牌,是陈忠和教练无奈之下回归老路的不得已之举,也是全面接应体系的一次最后闪亮。仙女们到底伤病太重,能拿到铜牌已实属不易了。等周苏红退出国家队,中国女排原来还不是很明显的后排一传防守问题顿时大爆发,攻防转换的每个环节都出现了“断链”。

 

如今中国女排,一种方法是维持旧打法,那么就要寻找周苏红第二,然而即便是防守能力全国第一的天津女排里,也找不出任何一个接近周苏红能力的队员,特别是要求像周苏红那么照顾大面积的一传同时兼顾跑动进攻,能承担如此繁重的攻防转换任务的的队员国内一个也没有。李娟、殷娜等等一一最后以失败告终。

 

等到蔡斌教练入主国家女排,蔡斌发现中国女排有一件事情比一传更难解决,那就是哪怕周苏红在场一传有一定保障情况下,中国女排的一攻快变体系已经被对手摸透,背飞不是被拦就是被接起来,强攻只有王一梅能下一些球,但王一梅到了后场,防守漏洞又太大。因此蔡斌决定采取国际上的“双主”接一传体系。为了彻底断了球队对周苏红的依赖,他干脆没有招入周苏红进入国家队,导致了很大批评压力。可惜的是,中国女排国内主攻一传能力好的太少,把天津的李娟殷娜都招进来,一传精确到位率根本无法达到60%这个理想数字。因此蔡斌教练决定同时让王一梅打强力接应,负责全队前后排进攻。可惜临时改变位置,王一梅打得不是很顺,虽然蔡斌把王一梅弄成“假接应,真主攻”,由于这种打法是对中国传统理念的巨大颠覆,无论进攻队员还是二传魏秋月等,都对如何发挥这种战术体系潜力没有信心,结果女排出现了预期中的成绩下滑。蔡斌丢掉亚洲冠军后立刻被下课后,王宝泉接任。

 

王宝泉继续了双主一传的理念,但王宝泉要求接应继续走全面和速度的路子,因此接应招入了王宝泉很欣赏的上海接应张磊。这么一来王一梅的强力打法位置就等于没有了。王宝泉的想法是复制天津女排,那就是双主接应自由人的四人一传体系。理论上,只要一传到位了,可以通过副攻打快变,至少一攻问题不大,然后通过坚强防守和对手磨。然而实际上,这个想法理论上虽然讲得通,但实际上到了重要国际大赛,王宝泉高估了我们主攻副攻接应的快变进攻能力,高估了中国女排队员的一传能力,低估了欧美队伍对中国快变打法的熟悉程度,也低估了欧美强队的发球破坏性、以及进攻和拦网能力。其结果我方的快变进攻在一传到位情况下依然受阻,不到位的时候全靠主攻过渡,结果反而被对手抓住机会、发挥自身强大攻击力而打了防守反击得分。这个尝试最后也以更惨烈的失败告终。

 

俞觉敏的匆忙接手中国女排后,中国女排马上面临世锦赛,教练组在毫无办法的情况下,干脆找回周苏红,让王一梅回到主攻位置,恢复了陈忠和2008年的那个阵容。周苏红的回归虽然稳住了一传,但进攻乏力的问题更加明显,特别是王一梅多次受伤后,火力打了折扣。结果世锦赛中国女排拿了历史最差的第十名。这次比赛后,身心俱疲的周苏红对再回国家队已经没有信心,而一直承担周苏红角色而又被诟病的李娟也支撑不住了。当时,我预料到,殷娜可能会重回国家队,没有其他,队伍中没有一传不行。

 

这次2010-2011年联赛之后,俞觉敏放弃了周苏红、冯坤的等黄金一代,招入了具有强力色彩的接应邱亚楠,招入了具有地面能力的殷娜。很多人觉得,这次俞觉敏还会对接应的打法摇摆不定,可能让殷娜尝试全面接应,让邱亚楠尝试强力色彩打法,即前后排进攻加一些快变战术攻但不承担全队一传防守。

 

事实上,殷娜的地面能力比周苏红要差一截,在进攻上,殷娜在2号位是不具备周苏红那种跑动进攻能力如双背飞交叉等。因此让殷娜再去重复过去改接应的错误,是得不偿失浪费时间。个人觉得,殷娜的位置,还是应该与惠若琪等但当双主接一传。

 

招入新自由人单丹娜,看中的就是她一传照顾面积大,在浙江她有时候要承担“两人一传”的任务。如果单丹娜能很好地承担起大面积的一传,让原本属于周苏红的一传重担落在她身上,这才是比较合理的。因此,自由人到底能否顶住一传重担,对全队影响很大。

 

在接应位置上,现在除了邱亚楠之外,假设殷娜也不打接应,那么其他接应就要从主攻线上转过来。如果惠若琪继续承担一传重任的主攻位置,那么其他人如范琳琳、杨婕等人,都是潜在的强力色彩的接应。甚至不排除王一梅也会再次尝试一下“假接应真主攻”的打法。然而最大的问题是,范琳琳杨婕王一梅等人在二号位进攻平时很少打,联赛里从来没见到他们打二号位进攻。能否练出来,还要拭目以待。这次入选队员来看,俞觉敏很有可能还是像尝试强力色彩的接应体系。

 

如果今年国际比赛这几个主攻改接应效果不好,或者邱亚楠基本上发挥不了得分能力,那么上海女排的张磊还是有可能重新回到国家队。毕竟张磊一传有一定能力,跑动进攻是目前国内接应最好的,也有能力打一些战术后排进攻。她的打法基本上介于周苏红和强力色彩接应。

 

可以说,接应位置用什么样技术特点的队员,决定了未来中国女排整个战术体系的建立。由于现阶段俞觉敏还没有彻底敲定使用哪种体系,如此一来二传的压力非常大。一个队伍,特别是对整体粘合性要求极高的亚洲女排,如果整个队伍战术体系经常摇摆不定于在两套差异很大的战术体系,对二传应变调整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然而魏秋月的应变能力不是很好,特别在传前后排立体战术进攻时,经常会卡壳。魏秋月最熟悉的还是全面接应体系。

 

目前进入国家队的二传,米杨和魏秋月基本熟悉一种体系,即全面接应为攻防核心的体系。浙江女排的王娜,熟悉的是有邱亚楠在场的前后排立体战术进攻的体系。这点很像当年王宝泉招卞雨倩进国家队,完全是为了能发挥接应张磊能力的缘故。如果邱亚楠能发挥自己的作用,那么王娜有可能继续留下。一旦邱亚楠在国际比赛中无法担任得分重任,中国女排为了奥运资格赛,情急之下再次可能再次回归全面接应体系,那么王娜基本上离开。

 

中国女排过去两年换了三个教练,可以说又多少回到了首任蔡斌的那一步,只不过俞觉敏比蔡斌更谨慎。他很想尝试蔡斌的双主一传加接应前后排进攻的新打法,毕竟这套打法被日本泰国演绎得很成功。但是这套打法受到两个制约,其一,主力二传魏秋月不熟悉这种战术体系,应变能力不足以发挥这套战术体系的潜力,而培养王娜打主力二传,时间太短,风险太大。其次,邱亚楠也好,没有参加训练的强力接应曾春雷也好,到底他们攻击力有多强,心中没底。如果这种尝试在2009年初的蔡斌时代继续下去,中国女排至少还有三年时间磨合一下。可惜,如今中国女排只有一年左右时间,奥运会资格赛近在眼前了。

 

对俞觉敏比较有利的情况是,周苏红2010年失败的回归,证明这种全面接应体系已经不足以保障中国女排顺利拿到奥运资格了。也就是说,即便召回周苏红和冯坤,中国女排照样很有可能拿不到伦敦奥运资格。这种情况下,俞觉敏如果胆子大一些,尝试一下新打法,未尝不是一次破釜沉舟。一旦成功的话,中国女排也许2012年未必有什么成就,但为下一个奥运周期打下了基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