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侠梁羽生武侠文学之“完美联剑”
(2011-06-02 09:17:35)
标签:
梁羽生萍踪侠影张丹枫还珠楼主蜀山武侠文学书籍评论文化 |
分类: 文学艺术 |
2011年6月2日周四
梁羽生是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爷,和金庸古龙等不同之处,在于他小说的江南士子味道很浓(虽然他不是江南人),文笔潇洒,文风略显阴柔浪漫。与武侠的打斗拼杀、血溅黄沙的风格有些冲突。梁羽生虽然崇尚白羽,但从他很多下笔之处,看得出他受还珠楼主的影响巨大。而还珠楼主的魔幻剑侠的核心人物,恰恰是以女性为主,《蜀山》中的“三英二云”是还珠楼主的主线人物,其中只有严人英是男子,而且故事最少,无论是作者着墨还是书中的本领,与李英琼等相比差距很大,甚至还不如小人国的几个小家伙的故事来得吸引人。
梁羽生坚持了还珠楼主的女权主义色彩,“联剑-天山-海岛”系列中很多主要角色都是女性,透露出很强烈的女权题材色彩。有时候为了继承还珠楼主《蜀山》系列的特点,梁羽生不惜直接抄袭《蜀山》笔下的人物名字、外号、地名等,如凌云凤、鸠盘婆、小寒山、白发、龙女、魔女等等。梁羽生的女侠形象,是新派武侠三大家中最多、最出色、也最有社会影响力。这个放在之后再谈。
在一片红粉剑侠的光辉之中,梁羽生的男性侠客要逊色一些。金庸的男侠有郭靖、萧峰、和另类侠客韦小宝等代表性人物,古龙有楚留香、小李飞刀、小鱼儿、萧十一郎等个性分明、颇具现代男性特点的侠客们。梁羽生的男性侠客能说得出来的就很少了。虽然如此,梁羽生的男侠中有这么一位写得丝毫不比其他两位笔下的侠客来得差,而且迄今为止没有一个演员能诠释这个人物。这个大侠客就是《萍踪侠影录》中的张丹枫。
从写作角度来说,张丹枫是一个极为不讨巧的“高大全”型的人物。金庸古龙笔下的男侠们,即便义薄云天,胸怀天下,但或多或少都还会有各自的弱点,各自命运都被这些弱点所左右,甚至有时候显得无可奈何,导致悲剧结尾。这种“非完美”英雄的描述手法,基本上脱胎于古希腊神话戏剧。
而梁羽生笔下的张丹枫完全不是如此。他不仅仅武功超绝,胸怀天下,文采飞扬,外表俊朗,他帮助于谦打败了入侵者,最终还能抱得美人归,归隐泉林。简直是梦幻侠客行。这样的角色,如果出现在琼瑶笔下也许可以理解,但出现在武侠小说中,显得太假了。本来新派武侠的功夫就出神入化得比童话还童话,你又放了一个毫无缺点的白马王子进来,最后还是完美结局。一般来说,这样的写法,很容易导致读者不信、嘲笑甚至厌弃。
而梁羽生下了很大力气来写张丹枫,而且成功地把这个完美大侠展现给读者,这种逆反作法,风险极大。写不完美的英雄真实度高,容易讨巧,也容易编排情节,而一个高大全、无所不能的人物,要被读者接受,谈何容易。但是,梁羽生笔下的张丹枫却成了他最成功的武侠男性人物。
张丹枫是一个出生漠北的张士诚后人。张士诚当年败给朱元璋之后,后人逃到漠北支持瓦刺国,希望通过强大后的瓦刺来夺回属于张家的汉地江山。然而张丹枫考虑到外族入侵对老百姓的血腥后果,决定帮助大明王朝的于谦,来抵御瓦刺。这个故事结构非常宏大而又复杂,且有真人真事为铺垫,是小说《萍踪侠影》的历史大背景。
《萍踪侠影》在我看来是梁羽生写得最好的一部小说,不仅仅是因为人物情节,还在于梁羽生写得很用心。细腻之处,九转回肠,令人感动。文风极具中国传统文学特点,白描下笔,有时仅仅寥寥几个字,把人物内心、功夫、情绪、打斗之间的对仗,力透纸背地显现出来。这部小说的文笔和情节,可以抗衡任何一部金庸和古龙的名著。
《萍踪侠影》是联剑系列的核心之作,而小说的核心人物就是张丹枫和云蕾。小说一开始描述的是女侠云蕾小时候爷爷在从瓦刺国回归明朝的路上,要云蕾记住张丹枫父亲对自己的侮辱和强迫自己牧羊漠北的辛酸经历,并且命令云蕾长大后要学武,去向张家报仇。小说一开始,便把一个国仇家恨的重担压在了云蕾这个小姑娘身上。虽然张丹枫后来成了整部小说的力量核心,但在云蕾身上,作者已经开始把强烈的女性自强的色彩赋予了女主人公。云蕾长大后第一次遇到张丹枫,她是男扮女装,以至于张丹枫习惯地一直叫她“小兄弟”,哪怕婚后闺门嬉戏时还会开玩笑地如此称呼云蕾。这段“梁祝”式的相遇,在续集《散花女侠》主人公于承珠(于谦女儿)身上重复了一次。
张丹枫在《萍踪侠影》中,武功、战略、胸怀无人与比,唯一的纠结就是不知道该如何让云蕾放弃家仇,为此他不惜低声下气地暗中帮助云蕾的哥哥云重和云蕾失散的父母,并且通过对于谦的帮助,甚至牺牲了张家打天下遗留下来的巨大资产给大明王朝当军费。从这点来说,张丹枫的确可以说是一个琼瑶式的武侠男主人公,甚至他调侃对手、装疯卖傻的言语行为,都颇有琼瑶都市男性的特点。
当然不是说梁羽生学习琼瑶,论字辈年龄,梁羽生比琼瑶要长一辈,出道更早。只能说梁羽生无意之中,成功地将后来所谓的“琼瑶人物”植入了一武侠小说之中。
在梁羽生的主要作品中,《萍踪侠影录》极少被拍成影视剧。从影视剧角度来看,云蕾的选角可能问题不大,最难选的正是张丹枫。当年港台演员中也许有些人外形演技都可以扮演张丹枫。比如郑少秋,但郑少秋更适合扮演相对成熟些的男性角色,在郑少秋身上少了张丹枫所特有的江南士子少年狂的劲儿。黄日华外形俊朗,但憨厚有余,少了一份张丹枫特有的潇洒。苗侨伟年轻时候过于“板”,缺乏张丹枫的一股子鬼精灵的灵气。台湾的秦汉也许是最有接近张丹枫的一个男演员,他俊美浪漫绝对够,只是年轻时候,显得过于为情所动,缺乏张丹枫身上那种胸怀天下的磅礴硬朗之气。
到了现在的男演员中,外形符合要求的几乎没有了。胡歌过于稚嫩,黄晓明缺乏灵气,其他港台男演员中也难找出任何合适的人物,四大天王各有各的问题,都演不了张丹枫。华人演员圈子中能够诠释中国传统书生玉树临风式的意气风发,几乎一个没有。如果这点演不出来,那么张丹枫也就不会是张丹枫。
与金庸古龙笔下的男性英雄相比,张丹枫兼有浓烈的中国传统书生的风采、江湖侠客的义薄云天、与山野隐士淡迫明志的特点。金庸古龙的男性角色属于国画加油画,而张丹枫则是完完全全的国画。也许正是这点,让张丹枫这个高大全的侠客人物,只能存在于读者的想象之中了。不得不说,张丹枫这个武侠人物,的的确确被梁羽生给写绝了。
张丹枫创作得极其成功,他的角色在后来的《散花女侠》等其他“联剑”系列中再次出现,梁羽生还是维持了张丹枫的完美,以至于散花女侠于承珠在对比男朋友的时候,总是要把他们与自己的师傅相比,结果是越比越没法比,只能感叹师母云蕾实在是太运气好了。
所谓“联剑”系列,其实就是男女双剑合璧,天下无敌。玄机逸士是一代武学大家,他创下两套剑法,两人一起联剑的时候,无人可敌。这套剑法分别传给了弟子谢天华和叶盈盈,后来在《萍踪侠影》中又传给了张丹枫和云蕾。“联剑”套路成了《萍踪侠影》后传系列的一个核心,也代表了一种年少的浪漫情怀。联剑系列开始于张丹枫云蕾的完美结合,到了《散花女侠》中,联剑的浪漫开始受到挑战。散花女侠于承珠从开始梦幻重复师傅师傅的联剑浪漫,到后来决定走出“张丹枫阴影”,找了一个与师傅风格迥然的伴侣。而《散花女侠》后半段出现的凌云凤,则是一个具有“突破性”的女权主义形象。凌云凤与霍天都故事系列中的感情纠结和遗憾,最终总结了“联剑”的浪漫含义。
也许张丹枫的完美,让梁羽生自己也感到有些“不自在”,因此当创作“联剑”系列收官之作《广陵剑》时,梁羽生给张丹枫一个非完美的结局。年老的张丹枫孤独地隐居在石林剑池,当年的弟子如于承珠、张虎子等似乎都已不在,云蕾也已先他十年而去。《散花女侠》中描述到他们曾经有个女儿,在《广陵剑》中消失了。孤独的张丹枫唯一还在人世的原因,是因为云蕾临终前要他完成那套“无名剑法”。当剑法完成,心愿已了,在一个月夜,坐在剑池边,听着关门弟子陈石星演奏的古琴“广陵散”,张丹枫悄然而逝。这就是《广陵剑》的开始。
小说《广陵剑》几乎无法摆脱这个开始,整部小说多多少少沉浸在这股悲凉气氛之中。最后当陈石星把张丹枫的无名剑法留给了孤独地隐居在天山的霍天都之后,他也在已经怀孕的爱人怀中因伤去世。
就此,浪漫的“联剑”系列结束,而风格更为宏大的“天山”系列展开了独特的画卷。天山系列是梁羽生创作的小说中被搬上影视屏幕最频繁的系列。其中的代表作是“七剑下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