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赛浅析一传问题和解决方法
(2010-05-31 15:42:17)
标签:
女排排球惠若琪王茜王宝泉四国赛一传体育 |
分类: 体坛博弈 |
王宝泉教练的新女排亮相了,和土耳其以及多米尼加的比赛,一胜一负的两场比赛看后,谈谈看法。综合来说,我们就算全部输了这两场,都也不稀奇,因为这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一传。
首先谈一传。中国女排一直梦想的一传必须有两个特点:(1)太讲究一传压低弧度来争取速度,(2)太讲究一传精确到位到网口。别说这批队员,就是2008年的黄金一代的周苏红,在跳飘和长距离飘球的冲击下,很难做到压低弧度的精确到位一传了。让如今这批基本功夫都很欠缺的年轻队员来做到这两点,其实很勉为其难。
两场比赛中,我们可以看到,多米尼加也好,土耳其也好,他们的一传弧度略微偏高,但好歹比较稳,就算不到位,二传还有时间跑动调整传球。相比较,中国女排的一传弧度都很低,球速非常快地冲向网口。这么一来不是太冲网,就是力量掌握不好而直接接飞。
暂停时候,我听到王一梅说:“别考虑一传到位,先接稳了再说”。这句话可见一梅的思路、球商很对路,可惜我们接一传的惠若琪、李娟、王茜还是没有改变,结果是越接越不到位或者冲网越厉害。
到后来为了缓冲对方发球,王茜干脆趴在地上等球下来,这更是犯了接飘球的大忌。飘球越接近地面,飘动幅度和下落速度越快,也就越难接好,其结果是直接飞出去。这也是为何王茜到了后来一传连续垫飞了好几个的直接原因。
其实接飘球,如果我们看看80年代、90年代的录像,就可以看到,当年郎平那一代人接飘球,极少有把球弧度压得很低,一传球道二传手上的速度并不快。虽然理论上,压低弧度的一传速度快,到位后容易增加打快攻的速度,但事实上,如此来接飘球是不现实的。
接飘球,首先是双脚要脚尖着地,脚跟离地,在接飘球前,队员的双脚要调整步伐,一方面缓冲,一方面双臂要主动迎上去接。随着接发球持球规则的改变,接发球持球取消,因此,对于高大队员来说,接飘球另外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上手接飘球,也就是用二传传球动作来接飘球,这种接法,触球的点比较高,一传球弧度偏低,到二传的速度比较快。如今欧美队员用上手接飘球越来越普遍。
接飘球对身体素质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对高大队员的身体素质,比矮个子队员要求高。光靠练技术,对于一些高大队员来说,是不够的,必须要配合身体素质训练。
小腿肌肉、跟腱、躯干部分深层肌肉的力量要求比较高。为了能提高高大队员一传能力,躯干深层肌肉和腰腹部的训练很重要,这是控制身体平衡的一个很主要的关键力量部位。高大队员体重一般偏重,因此要做到脚步灵活,小腿肌肉、跟腱等部位的锻炼要求很高。惠若琪步子比较重,接飘球不稳定的原因,部分和她比较弱的腿部小肌肉群和躯干力量不够有一定关系。
此外,无论是高大的惠若琪,还是身材灵活的自由人,必须要练上手接球。但是要练好上手接一传球,除了刚才的那些肌肉群要训练外,对手指、手腕、手臂、肩部力量的力量要求很高。
加强了身体素质训练后,对于队员练一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最后需要提到的,练一传,时间、训练量、比赛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很重要,训练量要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见到比较明显的效果,这需要时间、训练、实践的积累才能提高。不是一蹴而就可以立竿见影地练就的技术
很多人说,有些队员就是不会接一传。个人觉得,对于年轻队员,不要一下子过早下结论。如果训练方法到位,训练时间和实践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哪怕是一个业余排球爱好者,练到一传自保的水平还是可以期待的,完全练不出一传的到底是极其少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