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新一代中国女排“王家军”
(2010-03-26 10:24:51)
标签:
女排排球王宝泉魏秋月范琳琳陈丽怡薛明马蕴文张磊杨婕体育 |
分类: 体坛博弈 |
随着蔡斌教练短期执教的结束,率领天津女排七次夺得联赛冠军的天津女排主教练王宝泉担任中国女排的主教练。之后队员名单也跟着出来了。虽然目前中国女排正处于一个比较困难的转型期,但新队员和新教练,还是会给女排注入新的活力。作为一个老球迷,对新队员以及新女排战术打法的说一些自己的想法。
新一届中国女排,有点没有变化,副攻依然薛明马蕴文。王宝泉对副攻位置要求和前任两位很一致,主要是拦网和进攻,其中拦网更加重要,和欧美队伍交手,中国女排的定点拦网必须要能遏制对手的2、4号位前后排进攻。如果薛明伤势恢复,弹跳拦网能力依然,她的位置没有变化,小马背飞虽然一招鲜,但现在她的拦网改善了很多,大副攻位置基本铁定是她。罗瑜替补一下薛明的小副攻位置,徐云丽替补小马。副攻基本是老陈的那批人。不参与地面防守,到后排由自由人替换下场。
目前变化可能比较大的是主攻位置。王一梅即便是进攻威力依然,但她的漏洞太大。过去有周苏红等七仙女的后排保障养着她,而今队伍中,没有人能养得起她的防守漏洞。李娟的一传防守能力比周苏红差一个档次不止,地面保障方面,主攻惠若琪一个人不够用,另外一个主攻位置,一传防守自保就不错了,不敢奢求。这么一来,大梅的防守一传漏洞会更加突出,而且大梅的身体和技术状况基本定型,很难有质的突破,也不需要再怎么狠练大梅的小技术,不如让她身体养好,当一名摧营拔寨的超级替补,反而更能发挥她的作用。因此大梅极有可能会坐到替补席上。同时,王宝泉可以借此机会,尝试用范琳琳和陈丽怡打惠若琪的对角主攻位置。
惠若琪因为较好的一传防守,站稳了一个主攻位置,另外一个位置比较尴尬。大梅先不说。范琳琳进攻好但是一传最多自保,而且目前她自保常常还有问题,范琳琳防守还过得去,缺点是移动慢些,判断卡位需要提高。虽然她不能撑起一个主接一传点。她必须要能撑起至少一轮一传,或者理想些两轮一传。
陈丽怡的问题同样,她在天津女排,由于队内的保障体系很充分,可以基本解放她关注进攻,而她的一传能力至少目前很一般,也很难想象她能在几个月内一传突飞猛进到可以成为一传“铁三角”中的一极。进攻方面,她的进攻点偏低,但优点是进攻线路变化多,力量很不错,打吊结合有天津女排的那股子“鬼”劲儿。防守上她比范琳琳略强,后攻也能打,平拉开速度比范琳琳好,但是拦网高度和能力方面陈会吃亏,尤其她对应拦的是国际强队强力接应的1、2号位进攻。
因此,未来范琳琳和陈丽怡会在这个主攻位置上交换使用,看谁最能站稳。如果陈丽怡一传在明年出来了,她可能上主力的机会更多。陈丽怡和范琳琳的竞争点在于谁的一传先出来。进攻方面,绝对实力是范琳琳好,但扣球节奏和风格上,两人各有所长,迥然不同,这反而倒是件好事。
接应上了李娟和张磊,个人看法是王宝泉倾向用张磊。进攻上,先说后攻,李娟如今的后攻能力只有在六号位,1号位没有,而这点是张磊的优势。张磊在1、6号位都能打后攻,而且是那种上步速度很快的战术后攻。张磊身体轻盈,上步起跳、空中移动和调整能力好,对二传调整传的后攻球要求不高,扣球线路诡异,弧度变化大,不容易接。前排进攻上,张磊的交叉可谓国内第一,有一定的节奏变化,可以打快也可以空中慢半拍打。背飞和双背飞虽然张磊打得一般,但得益于她奇诡的跑动和扣球节奏,总不至于打死对方,也能让对方后排防守很吃力。因此进攻方面,在接应上肯定是张磊更强。但是张磊的弱点是一传不如李娟,防守能力也差些,国际比赛经验少。
这届女排,王宝泉肯定要启用四人接一传。主攻主接惠若琪,对角范琳琳或陈丽怡,只能辅助性副接一传,自由人主接一传。然后一个接一传的位置必然在接应身上。张磊的一传精确到位率不高,可以半到位。半到位的一传,对于二传分配球能力和立体进攻就有了新的要求。
一传半到位的时候,如果我们的两个主攻和接应能够在前排4、2号位、后排6、1号位发起战术进攻,那么就初步能解决过去“一传半到位只能打四号位”的尴尬局面。半到位的一传,必须要通过二传调配,传给两主攻和接应打战术后攻结合前排调整进攻,来分散对方拦网注意力。如果这套战术体系能够建立起来,特别是魏秋月有能力打出一传半到位情况下的“两边甩、后攻压”的三点立体战术进攻,那么中国女排一传半到位容易卡轮的尴尬局面有可能改善。这个问题解决了,张磊的一传半到位情况也就能养得起了。
如果这个立体进攻体系建立不起来,那么张磊的一传半到位情况就比较麻烦。一旦出现问题,只能换李娟上去替补张磊接一传。然而,李娟是习惯打主攻位置的队员,一下子换到2号位,进攻手段就是一个背后拉开加6号位后攻,其他进攻手段比较少,因此火力会吃紧。
综合来说,接应是张磊为主,李娟替补。在2012年奥运前尽可能提高张磊的一传能力。如果张磊的一传能提高到足以支撑全队六轮一传,副攻进攻的优势可以发挥出来。
未来女排的一种阵容可能是:
前排:惠若琪
后排:张磊
至于16岁的小杨婕作为主攻,极有可能是替换某个一传吃紧的主攻,或者是小惠,或者是对角人员。杨婕现在的任务,首先是打好身体素质基础和技术基本功如一传防守拦网,此外就是熟悉国际比赛环境。现在用她的话,除非她先解决了身体素质的问题。她现在身体还比较嫩,不够硬朗,过分练技术,特别是小技术,会消耗她的身体。目前在队内,她最多也是替补一下,特别是主攻一传不稳定的时候。如今小杨身材达到1米92,弹跳已经达到3米21了,这是一颗好苗子,千万不能拔苗助长。未来她的角色和李娟类似,主要是轮流替补后场主攻接应的一传防守。
上面提到的这个阵容比较悬的是一传。张磊不行可以换李娟。但是两个主攻不能同时出现一传问题,而且这个问题不是不会出现的。小惠的一传压力很大,对角的一传支持很有限,最多上一个杨婕救一下。一传方面副攻位置指望不上,最多前排薛马接一个前区球。因此对于一传是很大的压力。
王宝泉没有让殷娜进入大名单,的确有些冒险,毕竟她的一传相比较靠谱些。自由人王茜的一传还是不那么稳定。张娴据说伤病很重。国内能用的自由人只有陈展了,但陈展也没有进入大名单。因此王宝泉能用的替补一传的人比较有限。
未来王宝泉一定会加强两主攻的一传能力。小惠如今技术之外,需要加强心理辅导,不要怕被对手发懵了。从联赛来看小惠的心理素质还算比较过硬,但需要加强。范琳琳和陈丽怡练一传之外,还要要多打比赛。范琳琳在八一队两年来的一传防守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潜力还有。陈丽怡是第一年冒出来,到底如何还要通过训练来看。这两个无论是主力还是替补,目前首要任务把一传顶下来,此外要加强前后排的多点多线路的进攻能力。此外,就是张磊的一传防守。李娟是一位过渡性老队员,她可能替补双主和接应任何一个位置。
未来比赛中,一传半到位出现几率会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高,解决这个办法,刚才提到了,就是要通过立体进攻战术体系。关键是王宝泉能否在一传半到位情况下,让二传充分利用目前几个队员的战术后攻能力。以下是战术后攻体系的可能框架。
队伍排列上,小惠打大主攻,前排两点时,后排的范琳琳(六号位)和张磊(1号位)的后攻支援,形成四点进攻。等到前排三点时候,小惠转到后排关注一传防守,同时可参与后排六号位进攻,甚至可以在5号位(四号位后排)突袭一下调整强攻(注意,这是用来突袭)。小惠如果后排进攻稳定了,能解放前排主攻多打战术进攻如打冲进拉三,甚至可以和副攻跑双快,结合接应二号位跑动进攻。这样可以形成速度更快、变化更多的四点进攻。如果一传半到位后的多点战术进攻可以打出来,半到位的问题可以初步解决。减少中国女排对一传精确到位的高度依赖性。
要更好解决一传半到位问题,更理想的是副攻这个点,能有远网进攻和中路突破能力,薛马两位已经成型,进攻上很难再有所突破。目前打中路突破最好的国内副攻是罗瑜和杨君青(杨未进入国家队),点和力量都非常出色,特别是罗瑜,今年联赛中的进步可谓惊艳。此外,高大副攻徐云丽也有中路突破能力。因此罗徐两位,可以弥补薛马副攻远网快攻能力不足的问题。哪怕一传不到位时,副攻能偷袭几个远网进攻,只要能打乱对手阵脚,就算不能得分,但可以为自己一方创造防守反击的机会,这样的进攻也是有价值的。
最后就是二传了。如果要打以上这些战术进攻,二传的分配球能力要求是相当高,尤其在防守反击分配球时候,必须视野开阔,能做到多点传球,而且要和其他队员形成默契。这一点,魏秋月作为目前唯一的一个主力二传,对她要求是相当高的,特别是她伤病已经比较严重,而目前国内还没有其他可用的二传能替代她。多点前后排进攻体系的打法能否实现,瓶颈在二传身上。
蔡斌教练虽然下课,但他主导的双主攻一传体系和立体进攻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在队伍整体培养上虽然他不是很成功,但至少他让这批队员都有了更强的立体进攻的战术意识,特别是魏秋月的分配球意识,在联赛上有了一定的进步。未来就看小魏能否在战术分配上,胆子更大,更加灵活。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