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给蔡家军时间
(2009-06-19 21:21:53)
标签:
女排蔡斌排球体育王一梅楚金玲魏秋月薛明尹萌徐云丽陈忠和 |
分类: 体坛博弈 |
新女排亮相了,随着女排成绩的起伏,媒体评论和排球球迷们的口水也是如东海之水,潮起潮落,宠辱若惊,情绪起伏。
这次新女排,一些队员在上一任教练陈忠和手里训练过,一些则是刚从联赛队伍中上来。无论是老陈还是联赛队伍,他们的执教方式和战术思路,和主教练蔡斌的战术思路,差别很大。这点对二传和进攻队员,都是巨大的转变。
王一梅从主攻转去打强力接应,楚金玲从联赛接应位置又回到主攻。李娟、殷娜必须撑起全队一传的一极,即便是变动不大的副攻位置,薛明、马蕴文、徐云丽、尹萌,都要在比赛中证明自己,主力位置,没有谁是稳固的。
二传方面,魏秋月虽然经历了奥运大赛,经验也比过去丰富了。但是最大的挑战,来自于自己场上分配球战术思路不够灵活,应变不足,要重新适应新教练的战术体系。这个体系不允许她过于沉稳,不允许她保守自保,要求她成为全队战术立体进攻的核心,需要她提速全队进攻节奏。这都是对她莫大的挑战。改变思路,非常难。应该说,魏秋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蔡斌的改组,随着新女排成绩的好坏,一会儿被口水淹下去,一会儿被口水吹起来。女排这次改组,是一次历史性的中国女排战术体系的重组,多年后,当我们回望这次战术体系重组,会认为蔡斌的战术体系改制,对中国女排来说是历史性的。
眼看着亚洲队伍如日本、泰国都在,都在拼命从立体高速的进攻手段中寻找出路,他们的立体进攻的体系越来越成熟。相比较,中国女排已经落后了。要不是身高优势,我们很可能都不一定有十足的把握战胜日本泰国等队伍,最近一次输给日本,可谓是又一次的警钟。
欧美各国的队伍,随着世界排球的交流日益增加,俱乐部联赛各国蜂拥而起,进步显著。亚洲、欧洲、美洲教练的不同战术意识的碰撞,提高了世界女排的水平。尤其是意大利、巴西、和美国女排。她们没有老古巴和俄罗斯的绝对网口实力,也没有亚洲过去的细腻。但通过不断的学习吸收,同时借鉴各自本国的国家男排打法,创出了自己的战术风格,融汇亚洲的快变和地板功夫,加上男子化的立体进攻。成为了世界女排的佼佼者。
而此时的中国女排的战术体系,依然偏于前排战术跑动,缺乏后排的进攻点。加上欧美强队网口高度水涨船高,发球变化越来越多端,使得我们的快变被遏制,一传到位率更加吃紧。因此陈忠和教练在2006年世锦赛失利后,果断实行了副攻高大化,全队提高海拔的做法。由于新的高大队员,身体素质不够均衡,技术偏科严重,以至于无法实施2004年中国女排的战术体系。犹豫不决之后,2008年北京奥运来临前,陈忠和教练不得不回归老队员,重新打起了自己熟悉的战术体系。因为伤病以及对手实力的普遍提高,北京奥运会中国女排冲击冠军未成。
接手的蔡斌,看到了中国女排面临的尴尬和无奈。不改革,我们过去偏重前排的老战术体系,效果越来越差,就连一直不是对手的日本女排,我们都开始输球了。如果建立新战术体系,蔡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全国联赛队伍,除了江苏和上海,几乎没有那只队伍的战术思路与他接近。很多优秀排球队员已经适应了过去老体系的那种打法,从一传保障、二传分配、到进攻,大家都习惯了这一个套路。
蔡斌要建立一个新战术体系,要求双主攻接一传,可联赛队伍,主攻都是一个高一个矮,一个强攻好但防守无能,另外一个正好相反,主攻手能力都是严重偏科。要求能有前后排进攻能力的强力接应,全中国真正符合这一条的只有江苏的陆倩。而在组织前后排立体进攻方面,联赛队伍中也只有江苏和上海的二传,勉强算有点这方面的战术意识和分配球能力。即便是国家队二传手魏秋月,在自己的母队天津女排,绝大部分时间只是靠前排快攻加平拉开来打天下。这让蔡斌在为自己战术体系选材上,显得极其地吃力。
总算选好了队员,下一步,就是要让所有队员开始转变战术思路,适应自己新的角色、新的打法。半路出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要让一批技术能力偏科的队员,把新的立体高速学会,再要结合老的传统快变,50多天的集训,那是远远不够的。这也反映到这次中国女排在欧洲的几场比赛。打好了,意大利这样的”克星“也能拿下,打不好了,连日本女排也能输。应该说,这样的表现很正常。
要重新适应新体系新打法,从教练到队员,都要相互配合。俄罗斯女排就是一个失败例子。卡普拉拉梦想把加莫娃从主攻转到接应,把技术全面的接应索科洛娃转去打主攻。结果在北京奥运失败了,之后黯然下课。卡普拉拉三年的执教生涯,都没有能改变俄罗斯姑娘们固有的打球思路和习惯。困难重重,新队员不稳定,技术能力差,老队员技术好,打球风格已经习惯成自然,要改变战术意识难度很大。
日本女排从80年代走下来之后,一直徘徊于高大化还是保留传统之间。到了今天,日本女排已俨然准备走向立体化。由于受制于高度,日本女排网口永远缺乏决定性的一击。但可以看出,她们已不再以技术先进而自居了。开始学习巴西意大利的打法,成功引进了后排进攻和战术进攻立体化,进攻点更加分散。如今,她们的变化和提高有目共睹。泰国女排在亚洲的崛起,很大程度和战术体系改造有一定的关系。日本泰国已经比较成功地综合了高速、立体、全面,只缺身高。而这身高的明显缺口,使得他们无法成为世界一流强队。可见,网口高度和实力的差距不能太大,不然将影响队伍的发挥。
2006年的中国女排打法已经陈旧,陈忠和教练虽然有心在原来基础上加入一些高大化和立体进攻色彩,但由于时间紧迫,而且全国上下对女排成绩要求太高,不敢大刀阔斧地改革,只能在原有基础上缝缝补补,终究功败垂成。蔡斌接手之后意识到,他不能再在老打法上修修补补地进行组队,中国女排必须重组自己的战术思路。
改革,不容易,要摸着石头过河,在黑暗中寻找道路,在错误中逐步矫正,在迂回中前进。任何改革,哪怕是排球队伍七个人的战术体系的改革,都是非常艰难的事情。有舆论的压力,保守派专家的挑剔,将胜负看得很重的球迷的口水,还有改革时间表的紧迫。
魏纪中先生对蔡斌说,你对女排的改造需要两年时间。以我看,新女排要真正成熟,搞不好甚至要更长时间。我们需要给蔡斌时间,需要给新女排更多时间。也希望中国女排队员,能和蔡斌教练一起,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女排路子的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