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孔子的“君子不器”并非“玩清高”

(2008-10-22 07:47:39)
标签:

孔子

儒家

易经

论语

春秋

教育

分类: 儒释道医

       昨晚和开心网友说起了“君子不器”。让我想起了一位国内的中年国学教授雷先生和梁女士,我曾经和他们试图搞过一次融合管理和国学的培训项目。当时,雷教授和梁女士都对使用电脑很抗拒,并以“君子不器”为理由,拒绝使用电脑。

       “君子不器”,表面意思就是君子不要沉湎于器皿等工具的使用。延伸说出去,也可以说君子不必被名利事业等“器皿”所左右。听上去是一种非常清高、超然世俗的理论和做法。其实也不尽然。


       “君子不器”的最高境界,不是不去和“器皿”或“名利”打交道,而是不为其所迷惑。简单说,君子不要被“器”所控制,但也不要害怕他。


       比如电脑,前面雷教授和梁女士以君子不器为理由拒绝电脑,其实也大可不必。在当代为了普及国学思想,使用电脑网络,不失为一种很有效的手段,如果放弃了,反而容易被年轻一代人所嗤笑,觉得你很古板。从而影响了普及国学的目的


       回避“器皿”和“名利”,算不上真正的君子不器。回避器皿本身,就是害怕自己被控制。因此,处于害怕自己被器皿或名利所控制而选择远离它们,说明我们还是被器皿名利所控制。


       真正“不器”的人,不怕用电脑,也不会因为没有电脑而心惊胆颤、无所适从。电脑我照用,但是,是电脑为我服务,而不是我成为电脑的奴隶。如佛家所云,能不被幻境所迷惑,不被红尘种种万物、名利起伏所控制。和道家“无为而无不为”,颇有些相通之处。也就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以这样的心态做事,才能达到真正的君子不器、不迷。


       高中时候我们都学过一篇孔子和弟子谈论人生目标的对话,最后,孔子非常认同其中一位弟子所言,在暮春三月和家人郊游游泳享受自然。如果从这段对话来看“君子不器”,孔子颇有些庄子崇尚自然的思想,显得孔子似乎也非常清高离世。这岂不是和儒家入世思想矛盾吗?


       其实也不尽然,儒家毕竟还是以入世为理想。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当时大大小小的王国有数百,比现在全世界的国家数目都多。国与国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对于名利、稀有之物的追求,和今天的中国新贵大买奔驰法拉利、为了名利不惜善恶不分大肆炒作、如美国称霸政治经济军事的做法,没有什么两样。玩的、争夺的东西,古今中外不一样,但被稀有之器和名利之心的所迷,古今中外无非如此。作为教育家的孔子,怕自己的弟子们未来在做入世工作的时候,会被这些“器”的东西所迷惑,因此才用君子不器、暮春三月郊游等对话,来提醒他们。做入世之事,一定要保持一颗超然物外的心态。


       君子可能很有才华,但是有才华的人,也可能生不逢时。所谓成功人士,不仅仅自身要有才能,也要有外部的天时地利人和,才能成功。但是也有很多能人,终身埋没,没有被社会使用。可是成就高低,并不能证明这些人的能力。“君子不器”在这里要说是,“器“的存在与否,并不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如果一个人由于自己的事业高低成败,由于他人对自己的恭维或耻笑,表现得宠辱若惊,喜怒不定,那么这个人没有做到“君子不器”。他的心,还是被“器”所转动了。


       “达则兼顾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儒家这句话之中,包含了“君子不器”的道理。穷困之时,不要因为穷困而放弃自我的学习和提高,一旦发达,则不要被名利陷阱所迷,而能发扬“天下大同”的思想。


       君子不器,在这里,也可以看作是一个人,不要为自己的境遇高低,影响了自己对自己的要求。穷途之时,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飞黄腾达之际,不要因为恶小而为之。这里,和易经中的“与时偕进”和儒家所说的“随遇而安”,应该有相通之处。


       “与时偕进”,是易经第一章“乾”的第三爻的批词。其核心就是君子时刻警惕,不断学习,不要为外界所动。“随遇而安”,表面上可以看有些“混日子”的意思,这是后世误解。其本意,是说君子在任何境遇下,都能保持自己稳定的心态,不为外界变化、不为他人口舌,放弃了自己的“善身”和“德行”。这里的“安”,是运动中保持中庸客观的心态和做事方法。因此,君子不器,要求我们在生活中,保持冷静客观,不要因为外界而改变自己。


       不少人嘲笑孔子,没有成就,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百无一用是书生。孔子对此一笑了之。“人不知而不愠”,这是君子行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的就是“君子不器”的心态。


       “君子不器”也是一种学习的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也是如此。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行为。不要彻底崇拜一种学说、一位导师。看到好的学习,看到不好的要警惕。比如,一位学生崇拜自己的一位导师,到了连导师的一些恶习如抽烟喝酒等也去模仿照学。这样的学习,就没有达到“三人行”和“不器”的境界。


       由此可见,把“君子不器”和孔子其他学说结合起来看,就能看到一个更加活泼进取的孔子。“君子不器”,不是简单的孤标傲世,不是简单地拒绝新事物,而是要我们能以一种稳定、中庸、客观的心态,去从事入世的工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以敏锐眼光,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