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女排高、快、立体、全面、稳定要均衡发展

(2008-10-09 18:18:47)
标签:

排球

女排

郎平

中国

日本

袁伟民

白井贵子

巴西

古巴

奥运

体育

分类: 体坛博弈

     今年奥运会巴西女排的胜利,应该说很有意义。巴西男女排,在欧美国家中都不是“实力派”打法,但这两个队伍一直在过去多年处于世界强队之前列。巴西男排夺得多次世界冠军,巴西女排最近在北京奥运终于修成正果,应该说对于中国女排和男排都很有启发。

 

     拿巴西女排来说,她们的身体条件在欧美中并非很出色的,在主攻攻击力方面还不如中国女排,而巴西过去一直很头痛那些“蛮不讲理”的实力派打法。光和实力派拼,那是不行的,于是巴西只能因地制宜,逐渐完善了高速立体进攻结合细腻技术性打法的特点。可以说奥运会的巴西女排,在速度、变化、力量、立体、后排都非常出色,解决了自己稳定性的痼疾后,要不拿冠军也难。

 

     其实巴西女排走到今天,是对过去高快结合打法的一种延伸发展。高快结合,可以说最近30多年来所有女排世界冠军的基石。

 

【高、快、全面是所有冠军队伍的基础】

 

     很多人觉得高快结合是中国女排袁伟民教练的发明,其实这个说法不很准确。真正的第一支高快结合的打法,应属于山田重雄的日本女排。七十年代初,日本女排出现了一位朝鲜裔的主攻手白井贵子,她为日本女排夺取1974年、1976年和1977年的三连冠(第七届世界女排锦标赛、第二十一届奥运会和第二届世界杯女排赛)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是日本女排相隔7年后第二次夺得世界大赛的“三连冠”。

 

     可以说,白井就是日本的郎平,或者说郎平就是中国的白井贵子。白井身体素质出色,特别是弹跳,可以媲美苏联等排球强国的攻击手,同时她的速度、技术俱佳。白井1米82的身高在今天看来很不起眼,但在七十年代初的世界女子排坛,这是绝对的高个子,估计相当于现在一个2米主攻手的高度。由于那时排球是15分制度,自己一方有了发球权才有得分机会,因此对于防守反击的要求特别高,白井的进攻成为日本的得分核心。80年代日本著名主攻手广濑美代子一次采访中回忆当年看白井比赛说,感到满场就看到白井一个人在和苏联队六个人在对攻。白井的作用可见一斑。

 

     进入七十年代末,白井退役,之后日本的横山树理、广濑美代子等虽然也是极为出色的主攻手,但整体高度的缺乏,让日本女排在八十年代初期,已无力问鼎冠军。而以身高1米85郎平、1米82周晓兰为首的中国女排,就像一支放大了的日本女排,并结合了当时世界男子排球中的先进技术,丰富了原来亚洲女排快变战术体系,加上郎平的高点强攻,再次开始了亚洲女排高快结合夺冠的道路,并创下了五连冠的奇迹。

 

     中国女排下滑后,苏联和后来的古巴似乎又让实力派打法占居了上风。其实这么说也不太准确,88年汉城奥运会冠军苏联女排,一方面有谢苗诺娃这样能够前后排进攻的强攻手,也有技术全面、世界第一背快的副攻手奥吉延科,也有拦网和快攻实力出色的副攻切普金娜,还有当时的世界最佳二传手即俄罗斯前意大利主教练卡普拉拉的夫人(当年名字好像叫巴普霍姆丘克),可见,当年苏联女排能重新夺取世界冠军,也是高快结合,只不过她们是以高为主,融入了亚洲的快攻打法和全面技术。而之前的日本中国,是在快变全面上加入高度。

 

     之后的古巴出现了一批具有举世罕见的身体素质的队员如老路易斯。老路85年刚刚出道时,虽然扣球无人可挡,由于古巴队整体还是有明显的短腿,如后排无能、大起大落、攻击点过于集中等问题,因此总是和世界冠军差那么一口气。古巴后来能走向世界冠军,是建立在提升了自己短版之后的。

 

     老古巴也曾有个被迫走向了全面的过程。凡是看过1985年到1990年的中古女排系列比赛的球迷,都可以感受到,古巴从85年一开始,表现就是大起大落、防守无能。但渐渐地,她们跌跌撞撞开始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后排防守能力,甚至出现了一些笑场的情景,记得一次中古比赛,古巴女排后排三名队员为了救球,三个人一边大喊着一边叠罗汉一样地滚在一起。当时我大笑后,浑身微微一凛,暗暗为中国女排担心,古巴女排如此重视后排,这种发展势头非常可怕。其实老古巴那时已经进入了自我蜕变、走向全面。

 

     之后古巴在进攻上也有所改变,越来越讲究进攻速度和分散进攻点,队员心态越来越稳定。到今天,从老古巴黄金一代“遗老”们如鲁伊兹、阿奎罗的全面实力上,还能依稀看到,当年古巴的连续夺冠,不仅仅是靠3米30的弹跳和暴力进攻取得的,而是在后排保障、快攻、前排三点进攻能力的全面提升后,才取得八连冠战绩。

 

【高度、速度、立体、全面、稳定整体兼优是发展方向】

 

     2006年俄罗斯重返世界冠军,一个原因是快攻和后排有了比较好的保障,让三驾马车发挥了巨大威力。而同期的巴西在战术上也基本完成了男子化的转变,就欠稳定性和强攻能力。到了2008年,这两个问题基本解决后,巴西拿下奥运冠军也是水到渠成。

 

     从以上的轨迹来看,70年代以来,光靠快速全面或者光靠高度力量的队伍,是不可能成为世界冠军。70年代到80年代中,亚洲的日本中国,依靠自己的天才强攻手白井贵子和郎平,将高度力量引入自己的全面快变体系,之后的苏联古巴,则是在高度力量上提高保障体系和快攻能力,取得佳绩。所以没有哪个队伍是可以靠一种类型的打法可以压倒性地战胜其它队伍。

 

     老古巴的天才们退役后,全球女排进一步向高、快、立体、全面的方向发展,缺乏那一面都不行。奥运赛前的日本女排,就是一个例子,虽然她们引入类似巴西的立体快速打法,还能打败中国女排,但网上能力的局限,让她们走不远。最近亚洲杯的泰国,打法上和巴西非常相像,斗志昂扬,快速立体全面具有,可就是没高度,中国女排靠着拦网和高点进攻,还是三比零结束比赛。同样近年来的古巴,再次回到粗糙年代,虽然进攻拦网发球非常犀利,但没有足够的后排保障体系,防反得分的机会自然就少了,心里没底了,发挥便又开始大起大落。冲击世界冠军的实力似乎年年有,但年年和冠军无缘。

 

     这一次巴西走到了各国之前,引入男子化打法巴西不是第一次如此作,80年代中后期,巴西女排开始尝试引入男子的跳发球和后排进攻,从而进入世界强队的行列。一直以来,她们都在努力尝试男子的立体化打法。因为巴西女排虽然是欧美队伍,可她们强攻比不过俄罗斯古巴,而高度也不如真正高大的欧美队伍,过去巴西的速度也不如中国日本,因此她们只能另开一条路。这个消化男子化打法、吸收亚洲快变全面的新体系,一直不断地在尝试中逐渐成熟。巴西女排夺冠之所以被推迟,和机遇以及队员搭配一直不够好有关系,要不被老古巴压住了,要不就是因为强攻和心态出问题。巴西女排的体系理念在不断地实践和失败中,终于成为了目前最先进的女排战术体系。此次北京奥运,巴西终于较好地解决了战术体系和队员的搭配,特别是对雅典奥运最大“罪臣”马列安妮的使用,最终将巴西推向了世界冠军的宝座。

 

     如今再谈论高大实力派和快变技术派的对立竞争,基本没有意义。因为世界强队,都是实力结合技术,为了高度放弃快变全面不行,为了快变全面放弃高度也成不了冠军。更不能武断地把快速全面和高大化对立起来。

 

     此外,一些陈旧的思路如亚洲女排不适合打后排进攻等,也要扬弃。后排立体进攻体系本来就是亚洲男排们为了贯彻“以多打少”的思路而开始的。在没有自由人的年代,立体进攻被韩国队戏称为“五路进攻”,快速多变和以多打少,与立体进攻是相辅相成,而不是一对矛盾体。这点巴西已经为我们开了很好的头,泰国女排此次亚洲杯的出色发挥,也让我们看到,立体进攻和快变结合威力。而国内联赛五连冠的老上海女排,也是这方面的典范。

 

     虽然中国女排现在也开始打后排进攻,但战术性和隐蔽性都很差,二传要传个像样的后排攻都难,这里主要是因为后攻一直被我们国内女排所忽视。现在我们女排只要一传半到位,第一想到的就是甩到四号位,从国家队到联赛都一个思路(除了上海和江苏女排)。

 

     为何巴西女排在一传半到位,却还能打出立体战术攻?原因很简单,人家两个主攻和一个接应,都有能力打后排战术进攻,就连泰国女排在与中国女排比赛中,也有这样调整后排进攻的意识和能力,而且效果很好。这次亚洲杯虽然泰国输给中国女排,但从战术可观性和有效性上说,泰国打得绝对比中国女排漂亮。而我们女排有着比泰国更好的高度,为何不用?死盯住一个四号位传调整强攻,明明知道我们强攻打不过欧美强队,还就喜欢拿自己的命门去和对方拼。这个不再是二传的问题,而是我们战术体系的理念问题了。

 

     越不重视后排战术进攻,那么二传和进攻队员也不会重视,平时训练也不会练习,这样后排进攻永远处于中国女排战术体系边缘化地位。到了比赛中自己进攻没办法了,才想起来用后排进攻,结果因为配合和节奏不好,只能打那些高举高打的纯实力派后排进攻,或者为了抢速度而被迫捅吊过网,效果自然不会好了。

 

     我们中国女排有着比日韩泰更好的身体条件,就更加应该加强这方面体系的改善。更不用说,我们的新一代女排队员中,身体条件出色的不少。因此,中国女排在高、快、立体、全面、稳定性上,必须做到均衡提高,而不是全队在一些方面出现明显的长短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