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很多争论是关于队员女排队员应该是走高大化还是全面化的道路。一位国内的老教练说了一句话,意思是,都是高大队员,谁来接一传?这句的话,我个人认为很有问题。
首先这句话隐含的前提,是高大排球队员必然是不能接一传的,也就是说高大化和全面化是一对非此即彼的矛盾。其实这样的说法,本身说明了国内很多教练的思路还是停留在80年代。在那个时候,欧美女排的高大队员,的确在技术上很粗糙。亚洲女排高度力量不足,就是依靠速度、全面、和聪明的打法来与之周旋。
在今天的世界排坛,“东风”与“西风”的打法,已经不再是那么黑白分明了。高大队员不一定技术不全面,此外,高大队员就算是有地面技术的劣势,也可以通过一定的调配可以相互弥补。而随着欧洲女排如荷兰等女排的逐步提高,高大等于笨拙的情况正在欧美队伍中逐渐改善。
事实上,早在80年代的女排运动员中,高大全面的比比皆是。中国女排第一高度1米84的郎平(相当于现在一名近两米的主攻手)刚出道时,一传防守也是比较差的,但几年之后,就成为全面型强力主攻的代表。同时代1米96的美国名将海曼,为了准备1984
年奥运,亲自到日本俱乐部打球,练就了一手出色的一传和防守技术,场上经常可以看到高大的海曼,做出倒地滚翻救球。进入自由人规则时代,中国女排最早的一批自由人,包括了身高1米90的上海女排队员王怡。此外,俄罗斯的阿塔、索克罗娃等欧美运动员,都是身高1米90以上,技术全面的代表性人物。
前面提到的那位老教练的说法,其实是把高大化和全面化完全对立起来。个人认为这种思路不可取。高大队员的一定防守能力还是在于培养。现在都有一种极其落后的观点,那就是高大队员等于没有一传,全面技术就是要1米85左右甚至更低。按照这样的排球思路,高大队员的一传全面防守能力怎么练?
如果所有人都认为厕所一定是恶臭无比的,那么没有臭味的厕所就不会有。但是世界上就有人认为,厕所时可以变成没有恶臭的。这种思路刚出来一定被所谓大众思路所嘲笑。但是现在呢?五星级的厕所就是不会恶臭无比了。这就是新观念指导新的行动并导致新的结果。
所以如果我们一直认为高大队员=没有一传防守能力,那么未来我们就很难培养出高大全面的队员。也许中国排球可以接受这种理论,但是世界其他强队不会怎么想,欧美国家女排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培养高大全面的队员。
2005年郎平接受美国女排,一开始就有意培养汉妮芙的一传能力,汉妮芙也非常努力,虽然哈妮芙的一传能力还是不能达到稳定美国女排一传的要求。但是郎平和汉妮芙的努力,看到了一种和国内完全不同的概念。而哈妮芙经过这一系列努力,自己的一传防守能力还是提高了,不再成为一个美国女排地面防守的一个明显大漏洞。
自从苏联女排1988年取得奥运金牌后,欧美队伍都加意识到,要想拿冠军,一定要在高度和全面上进行培养。回头看看郎平这次带来的美国女排二队,新一代美国女排,他们在和中国几个俱乐部打球时所体现出来的防守和一传能力,都让我们已经很惊讶了。可以说,这批美国女排高大队员的一传、防守意识、技术,比我们同高度、同年龄段的中国后备人员都要好。此外,包括这次没有进入奥运会的荷兰女排,之前的德国女排,她们的崛起,都是很好地平衡了高大队员的全面能力。虽然这不等于每个1
米90以上的都在接一传,但是现实是,这些欧美的高大队员都在练,而且他们训练的效果都很好,因此造成了欧美队伍实力的全面提升。
此外,现在很多人还有一种很荒唐的看法,那就是,一个高大队员如果现在不会一传防守,所以就认定她将来也不行。当初很多人说陆倩不能一传防守,如今人家也开始一传了。八一的范琳琳刚出来都被认为是傻大个只会进攻,如今人家小姑娘一传也挺有点功夫了,更不用提八一副攻陈瑶、上海的马蕴文、河北的尹萌等。王一梅刚开始都说是地面功夫不行,在国家队,不也开始防守上有了明显的进步。薛明是最好的例子,谁会想到当初,一个1米94的瘦高个子,一传、防守以及2号位强攻和后排进攻这些本来都被很多人认为是薛明“不可能的任务”的技术,如今薛明在北京队都做到了,而且都做得很不错。
这些国内队员从不会一传到开始接一传,都是培养的结果,想办法去提高自身能力。所以不能一开始就看死某些高大队员不能一传防守。不练得话,无论是高大的王一梅,还是矮小的陆倩,就都不会一传防守。
培养高大化和全面化队员,首先是要解放思想,盲目把高大化和全面化对立起来,那就不可能培养出高大全面的队员。让相信厕所应该是恶臭的人管理厕所,那么在他手里,永远不会出现五星级的无臭厕所。
同样重要的,就是拓开思路,科学地制定训练计划,培养高大队员的全面能力。只要科学地练,高大化、全面化的队员,就会出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