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飞雨版主的录像,才得以看到中古女排的比赛。这场比赛胜负并不是主要,令人欣喜的是,中国女排的双塔立体技战术框架已经出台,而且这套战术在此次中古比赛中成功的使用,才是最令人激动的。结合双塔与立体进攻的战术框架建立,是中国女排技战术的一次质的飞跃。
---双塔的闪亮表现---
先谈谈双塔。双塔战术在2007年中得到了一系列的演练,但效果平平,很大原因在于大副攻能力不平衡,徐云丽进攻不力,而马蕴文拦网实力略有缺陷,因此双塔中,只有薛明这一个“塔”在营运,因此效果就差了很多。但收获薛明,使得原来网口实力捉襟见肘的中国女排,稍微松口气。可是薛明一个人毕竟不可能完全改观中国女排的网口能力,就如2006年王一梅的超强进攻能力,不能完全挽救中国女排副攻线的孱弱。
可以说,2006年收获了王一梅,2007年收获了薛明,到了2008年,中国女排的双塔立体进攻体系,只欠赵蕊蕊这股东风了。
赵蕊蕊的这次复出,让我们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双塔的威力在何处。不说进攻,光赵薛的拦网,相当程度上减轻了中国女排后排防守压力,这在为防守反中显得尤其重要。事实上,中国女排副攻线的第一次双塔出现在 “李月明赖亚文”时代(李:身高1米88,赖:1米87),可惜这对双塔没有持续长久。如今赵薛组合如果能够保持到奥运会后,中国女排强大的副攻线将令所有对手们都会头痛不已。
双塔的另外一个令人意外之处,在于赵蕊蕊薛明在需要的时候,在防反中都可以客串一下调整二传(薛明在2007就多次传过调整强攻球)。虽然这看上去是灵光一闪的表现,其实让赵薛当二传,一个好处,就是二传手可以避免在跑动中和高大副攻发生不必要的碰撞,此外,由于赵薛传球点很高,因此调整二传球的飞行线路也会短些,这样还可以增加主攻手进攻的速度。此外由于调整二传球一般都是传向四号位,不属于战术球,传球难度不高,因此也没有必要非要二传手来完成这个任务。
---赵蕊蕊的复出---
蕊蕊这次的表现可是说还是有所变化的。首先蕊蕊的快攻点比过去略低一点,但速度似乎比过去更快,颇有些刘亚男“闪电飞刀”的味道。本来有点令人担心的拦网看来实力犹存,较为成功地限制了古巴队等世界一流攻手。甚至还多次当了调整二传。蕊蕊的这次回归的确可以用“惊艳”来形容。
抛开其他因素,从技术上讲,蕊蕊哪怕就是保持现在这样的水准,打奥运会基本足够了。现在蕊蕊最需要注意的,还是身体素质和体能的恢复,特别是连续作战的能力。
蕊蕊由于身体原因,特别是进攻上的威力和过去相比还是打了一些折扣,拦网虽然实力犹存,但感觉还是比过去“矮”了点,体能估计也不如过去。因此希望蕊蕊自己以及其他队员们,都要耐心些。关键之关键,大家都要面对蕊蕊网上实力有些折扣的现实,教练和二传在分配球方面还是要注意这点,不要让蕊蕊太“累”。
(未完)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