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请剥削剥削我吧!

(2007-12-26 21:18:19)
标签:

我记录

职场故事

职场

剥削

工作

大学生

毕业

失业

留学

打工

杂谈

分类: 社会教育

        早在1980年代,还是生活在铁饭碗的时期,那时上了大学,最怕分配。因为分配到哪里,你就必须去报到上班,不去那就没有工作了,自己管自己。当时大学的老师们,对每个学生的分配具有很大话语权,因此给老师送礼搞关系,也是为了能拿到一个好的分配指标。不管怎么说,和今天大学生找工作难相比,当时的大学生至少不用为自己的饭碗着急。工作好歹有,收入好歹有,不过是称心不称心的区别,大家收入差别也不大。

        1990年代我退学去美国留学。到了那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找工作挣钱养活自己。美国移民法严格规定外国学生只有在某种情况下可以打工。校内打工有时间限制,很多校内工作是不能给外国学生的。因此,我们就追逐那些老美不愿意打的工种,如冬天铲雪,夏天除草等之类的活。

        可怕的是90年代初,正处美国历史上最长的一次经济大衰退。各大学纷纷提高学费的同时,削减了自己的预算,很多校内工作也消失了。于是出现了美国学生为了谋生也开始到艰苦工种中和外国学生来抢工作。当然,优先权自然是给了美国人,我们只能在所剩下的名额中,能打多少时间工就打多少(工资是按照小时来发放,工时首先照顾美国人)。能打到工,总比没有任何工作强。大家为了节省开支,两卧室的公寓,住了6个人。虽然是违法了,但也顾不了那么多了。但是谁要是能在校内打上20小时工作,简直令我们羡慕,如果校外还有黑工可打,那简直就是最能干的人,成了大家的传奇英雄。

        当时我们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学校里哪有工作可做。慢慢演变成了一句调侃的“谁来剥削剥削我吧”。“被剥削是一种幸福,被剥削就意味着有工作可作”。“被剥削得越多,证明你工作能力越强,你的社会价值越大”。当时听了大家都哈哈哈大笑。

        无论后来是校外的黑工,还是校内合法打工。我们这批洋插队留学生,都咬牙坚持了下来。回首这些往事,想想也有点凄惨。谁让咱们中国人那时候没有钱呢。

        如今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学生从包分配,到了连师范生都找不到工作的地步。很多大学生抱怨教育体制,抱怨社会,抱怨学校。而社会和企业,也反过来抱怨大学生,说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没有实践经验云云。由于每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庞大,如今大学毕业就业,成了中国的一个社会问题。曾几何,“毕业就是失业”是只有欧美国家才有的社会现象,如今也成中国人的热门话题。

        无论如何抱怨,大学毕业生还是应该首先放下姿态,抱着“被人剥削剥削”的态度,在被“剥削中”积累经验和专长,才能为自己以后的奋斗打下基础。光抱怨,在今天的市场经济社会,是没有人为你买单的。

        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不相信抱怨,只相信行动。被人剥削,在过去是耻辱、是无能的体现,在今天是光荣、有特长价值的体现。时代变了,我们也必须随之变化。要发现自己可以被剥削的特长,寻找被剥削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可以被剥削的本事,不顾一切地被老板剥削,期望老板可以提升自己被剥削的地位。

        当然,在将来很有可能,当你被剥削到一定程度,你反过来就会开公司,跳到另外一面成为了社会的剥削者。于是你学会找到可以剥削的人,看到他们可以被剥削的价值,并在剥削中为自己创造财富。当然,遇到那些只会耍嘴皮子、抱怨怀才不遇的大学毕业生,你也许会来上一句,“就你这没用的德行,谁还会想来剥削你?你不够资格、也没有足够的能力,来被人剥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