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神游八极屈子吟

(2007-06-16 20:51:44)
标签:

屈原

楚辞

端午

文化

谈天说地

分类: 文学艺术

      昨日朋友们聊天谈到父亲节,都在商量如何给自己的老爸买礼物等。在座中一位突然提到端午降临。大家一愣,谈笑如今洋节日如父亲母亲请人节,反而比自家传统节日更受到大众和媒体的关注。

      忙乱了一天回到家中,独自索然。和一位朋友谈到自己最近找工作如何不顺,朋友突然转变话题说,其实找不到工作,和我自己的个性有关。我诧然转问为何这么说。朋友言,从我的博客中感到我这个人太高傲,不肯屈就,所以推断我找不到工作,一定是我自己孤傲的性格导致。进入社会近二十多年,自感算得上是“平易近人”,棱角磨平了不少,因此心中颇有些不服朋友的批评。

      与朋友聊完后,我一人深夜沉思,母亲突然又来了一个电话。说端午节到了,别忘了自己去买点粽子。和母亲说完后,不仅一个人呆呆地想到了屈原。站在窗边望去,北方夏夜,清如山泉,习习凉风,如江南笛声般起伏吹过,夜幕下摇曳的街灯暗语,水塘中红鱼成群,嬉戏往来浮萍睡莲。美哉世界,心中的烦恼随之慢慢消失。

      朋友谓我孤高,自己暗笑,过去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很俗的人,根本配不上孤高二字。因为在我心中,从古到今“孤高“的化身是屈原,把我这红尘滚滚的大俗人和孤高相连接,真是玷污屈子。

      屈原的故事很小时通过1976年的香港电影“屈原”而了解一些,该片由香港凤凰公司的鲍方、鲍起静(鲍方女儿)、朱虹等人主演,鲍方导演。气质非凡的传奇影人鲍方,倾注了全部心血演活了屈原。在自己阅读了无数次楚辞和相关屈原的古史后,心目中的屈原形象,依然不变就是鲍方。

      第一次真正接触楚辞,看的是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和山鬼。寥寥数行读过,眼前的书和文字消失了,瞬间感到自己融入了一个神异绮丽的世界。当时自己还小,很多字看不懂也念不来,字语间更看不懂其中的深意,但楚辞浑然天成、烂漫瑰丽,变幻无穷的文字,让我顿时忘却了自我的一切,心神为之共舞齐飞。后来学了唐诗宋词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东坡等的文字,在我看来,都无法与楚辞的光辉相媲美。

      屈原想象力之丰富,古人谓之“心游八极”,最为贴切。屈原楚辞之无拘无束,犹如吞云之神龙,飞舞日月之边,银河之星波,横贯鸿宇无垠。字眼变幻,万物顿化,心念瞬动,风雷急驰,天界人世,神鬼河山,古今物我,数笔之间。

      屈原孤高之高,难以形容。一般说来孤高之人,必然有些自恋。刚开始读屈原,也感到屈子似乎有很强自恋的倾向。无论自己身处何境地,他都是高冠云服,玉佩香染。离骚中仿佛可见一二,: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其实自恋只是屈子的表面,事实上他对自己外表的注意,发自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态度。上文离骚描述完自己整冠之后,屈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最后四句可看到,对自己修为和理想,他绝不妥协。面对世间的种种迷途,孤高的屈原并非目空一切。他有自己的学习和实践的榜样。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很多屈原的文字中,都会谈到他在古神圣的带领下,不停地在天地间遨游,追寻着心中的理想。只是屈原身处末世,凤遭鸦欺,傲然临世,独醒人间。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在自己身居高寒之巅,无人理解无人相助的时候,他的精神便化为自然中的一个精灵,飞翔在自然世界。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他的理想在何处,是我当时自己读楚辞的一个问题。后世争论猜测不少。可是看来看去,那些猜测结论都不能令我满意。因为这些对屈原理想的诠释都太狭隘。透过瑰丽的文字和无边的想象,让我体验到屈原真正理想的一句,就是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读到这句后,屈原在我心中不再仅仅是一位充满奇妙想象的诗人。对我而言,他是诗歌中的儒圣、菩萨和真人,有着一颗入世的心,有着一种慈悲天下的情怀。无论现实生活如何挫折他的身心,他都不会为此转变。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尤未悔”。

 

    他的孤高不是高人一头,不是目下无尘,而是包涵一颗对人世由衷关怀的拳拳之心。直到理解了“长太息”一句之后,我才真正了解了屈原的伟大,也明白了屈原为何一直能够打动我身心的原因。可惜后人往往只看到屈原孤高不屈的一面,但对他入世的精神一般说的不多,后世的陶渊明以及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黛玉宝玉等形象,仅仅影射出屈原孤高的一面。后世最能体现屈原孤高而又入世精神的两句话,在我看来,应该是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从认识了屈原和他的文字精神,就像找到了一个知音。无论我到哪里,都要在自己的书架上放一本楚辞。平时哪怕只要看到“屈原、楚辞”等字眼,都会不由自主地怦然心动。

    在美国不少美国大学生们也对中国的诗词有所了解,他们遇到中国留学生,往往会问中国留学生们个人最喜欢那些中国的诗人。一般中国留学生都会附和中外课本中的说法,称赞李白杜甫是中国诗歌历史中无人可比的巅峰,也是他们自己最喜欢的诗人。当美国同学问我的看法时,我幽然地回答:“我最喜欢的诗人,是屈原”。美国人都感到很奇怪,接着问屈原是何许人,他的诗歌有何特点,为何他们的老师没有讲到屈原。我没有讲给他们屈原的故事,而是用了一个简单比喻,谈了自己对屈原诗歌的理解:“
 
    “For example, there is a flower on the ground.
     (譬如说,地上有一朵花)
     To ordinary people, that is just a flower on the ground.
     (在众人眼里,那是地上的一朵花)
     To philosophers, that is a flower of life.
     (在哲学家眼里,那是代表生命的一朵花)
     To artists, that is a flower of nature.
     (在艺术家眼里,那是自然中的一朵花)
     To Qu Yuan, that is a flower of the universe.
     (在屈原的眼里,那是宇宙中的一朵花)。”

 

    美国学生往往在听到我最后一句的形容时,会发自内心地轻轻发出一声惊呼。稍等片刻后,我便说:“That is the heart of Qu Yuan as a great poet.(那就是伟大诗人屈原的心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